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文化评论

清华国学研究院已成绝唱,还能恢复吗

来源:红网 作者:张永炳
2009年11月03日07:17

  在停办了八十年之后,清华大学11月1日再次成立了它的国学研究院,希望以此续写其在该领域创造的辉煌历史。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表示,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将秉承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精神,参与新时期以来清华文科的恢复振兴,着重围绕中国哲学、史学、美学与文学、世界汉学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提倡宽正、沉潜、广大、高明的学风,发展国际化的视野。(中新社11月1日)

  1925年成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已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绝唱。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赫赫有名的“四大导师”,个个都是学贯中西的泰山级大师,正是他们书写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辉煌历史。虽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存在前后不过4年,毕业生也只有寥寥的68人,但她为中国人文学界贡献了50多位像吴其昌、陆侃如、谢国桢、蒋天枢这样的杰出学者。

  而今,清华大学再办国学研究院,我难免心生疑问:那个时代的豪情与荣耀,能不能复制?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这是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文中的一句。此言虽针对观堂先生一人而出,但何尝不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全体师生的治学气度。志存卓越,心绪不受俗套羁绊,这或许是对当下学界并不现实的要求。众所周知,现在稍有名气的教授都在校内外有个一官半职,走穴、开会是他们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教授能不能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深入和沉潜的学风开展国学研究?至于学生,能不能挥去就业难的阴影,沉潜到文史哲的学术研究中去?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也是四大导师一以贯之的学术理念。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虽然缺乏海晏河清的稳定政局,但学术自治的氛围浓厚,所以师生们能秉持独立、自由、宽容的精神遨游在学术的海洋。反观当今,教育行政化取向严重,办学自主权并不在研究院自身,学术课题的申报、经费的获取往往仰赖教育部门,在此语境下,研究院的学者们还能葆有学术自由的精髓吗?当教育部开展教学评估的时候,研究院是坚守自己的理路,还是随从教育部门的标准?

  “大学者,大师之谓也。”清华国学研究院昔日的辉煌即是建立在“硕学重望”的导师们的努力之上。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筹备处主任吴宓表示,邀约的教授讲师须具备三种资格:“(一)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二)具正确精密之科学的治学方法;(三)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在如今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谁还具备吴宓要求的三种资格?新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能延揽到什么样的学者?

  曾经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承载着清华学人、乃至全国学人的光荣与梦想。经过80年的岁月变迁,那段旧梦一样的辉煌深埋在近现代史的扉页上。今天的清华人复办国学研究院,昭示着他们接续优良传统的良苦用心。不过,如果清华国学研究院祭不出异于当今学界的学术管理方法和研究精神,似乎可以就此预见她将来平庸的命运。可是,谁又能说新办的清华国学院能成为体制外的幸存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