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30日晚20时(北京时间19时),日本第45届众院选举结束投票。日本共同社31日投票站选民调查显示,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众院总数480议席中的308席,大幅超出单独过半数所需的241席,而执政的自民党只获得119席。
这是自民党自1955年执政以来首次失去在众议院的第一大党地位,长期以来被称为“一党独大”的日本政党政治也发生了实质转变。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一直被作为对日本民主的嘲讽案例而存在,甚至有人认为尽管日本实行的多党制,允许政党的自由组建和活动,但是由于其他政党一直缺乏在政治上的发言权,所以日本的民主已经变成了自民党掌控的“门阀政治”。很多人看日本的选举主要就是看自民党内的哪一派上台执政罢了。
但是,无法忽视的是日本毕竟还有民主选举和权力制衡等牢固的民主基石的存在,这些原则在现实政治中的运作保证了日本自民党走到一党专制的路上基本是无望的。之前专业认识分析的自民党内部门派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大政党联盟内的“多党制”,如果这种权力制衡保证了自民党无法成为党魁控制下的铁板一块的操纵权柄的组织的话。这次日本选举则彻底地体现了自民党外其他政党的竞争实力,开创了日本多党政治的新纪元。
一切选举的结果都是政治游戏规则运作的结果,无论是自民党的长期执政还是这次选举的反转,都是基于日本民主选举这一根本的民主政治游戏规则的结果。日本自民党的长期执政,曾经在早期的几十年给日本带来经济的突飞猛进,这就是他们在公众中的合法性基础,但是伴随着“失去的十年”的经济严寒期,自民党的民意基础开始动摇,然而能够提出替代自民党执政纲领的政党却力量微弱,人们一方面可以选择的令他们心动的政党还没出现,一方面对自民党还抱有希望。然而民主党通过多次政党联合而壮大之后,恰逢日本再次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的打击,而自民党仍然找不出对策,有的却是连续的首相短命更迭,还有就是一系列被媒体曝光的丑闻。这终于让日本的民众无法忍受,面对着民主党的强烈竞选攻势,日本民众不再沉默,而是纷纷拿起手中的选票被自民党选了下来。正如央视记者在采访日本选民时候,他们回答的那样,“自民党官僚风气不断助长,他们只是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决策,忽视了我们的想法。”
同样,尤其自民党长期的执政,我们已经对日本的民主选举以及公众的意见也忽视了,认为选举的投票率低,是日本民众对政治的冷漠,是日本民主滑坡的表现。但是,实际上,民众的选举权并没有丢失,也没有被剥夺,他们不投票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不投票并不代表他们不在行使权利。他们仍然在每次选举中锻炼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当他们感到再不说话,自己的生活就要受到影响,国家的政治就要陷入泥潭的时候,他们就会站出来作出抉择。这就是民主的自我纠正能力,他就像悬在政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发威就能决定政党的命运,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方式。
麻生承认大选失败。
犹如,法国的“勒庞现象”一样,这个打着“爱国主义”的极右翼政党的党魁勒庞,在历次竞选中得票不断上升,在2002年的总统选举中,在第一轮还淘汰了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这是选民对长期执政的法国左翼政党的不满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导致的极右势力得票率上升的体现,成为民主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案例。他说明了如果某种主义或路线的政党长期执政,总有一定的历史周期,当它出现不能令选民满意的执政衰退期的时候,尽管它曾经掌握了庞大的执政资源能够延续一段时间的执政,但是却会导致选民冷漠,从而给其他政党的崛起带来机会,日本的政党政治也是如此。但是,政治的冷漠也在酝酿新的政治热情,他们在等待一个真正能汲取民意,用崭新的政策应得民意的政党。而且当选民感觉到长期的政治冷漠将会带来更大的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奋然觉醒,去用选票挽救局面。比如勒庞在击败若斯潘之后,法国民众担心极右翼上台将会毁灭法国,出现新的法西斯,所以在第二轮投票中把投票率大幅度拉上来,结果阻击了勒庞的势力,使其在国民议会中一席未得。像日本选举一样,长期的政治冷漠使人们对自民党再执政下去,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变的机会充满了担心,结果终于酝酿成了这次选举的热情高涨并选掉了自民党。
从这些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对选民政治判断力的信任基础上的,是选民在不断的政治选举和监督等政治实践中自由的选择,而不是通过取缔那些不得人心的政党,也不是通过暴力镇压来改变政局的。日本的选举给那些追求民主的国家做了一次华丽的演示,也给那些厌恶官僚主义,反对政治僵死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借鉴。
在此,我们在祝贺鸠山由纪夫领导民主党胜选的同时,也应该为麻生太郎领导的自民党承认败选的勇气感到钦佩。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