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农民工后代需要机会平等

2009年07月09日09:0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乡

  我在北京的一个邻居,是城市街角报刊亭里的卖报人。从乡村到都市,他们打拼了很多年,现在已经不需要在工地做苦工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城区一所学校读书,暑假一过就读初中了。从外表的打扮和内在气质上,的确已和城里孩子没有太大差别。

作为农民工的后代,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乡土的生活于他反而是陌生的了。

  他的人生轨迹将在都市延续,但可能相当长时间内,他身上“农民工后代”的标签仍将保留。和他的伙伴——那些城里孩子相比,他的未来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他要跨过一连串的政策、体制与观念的壁垒,然后才能与那些户籍在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于农民工及其后代面临的教育、医疗、住房及其他社会保障问题,各界的言说已经够多了。城市的公共资源,明显歧视性地将这些农村户籍者排挤在外。

  第一代农民工,大抵没有太多权利意识,对歧视相对更能容忍。在城市边缘的制度性隙缝中生存的农民工二代则不然,因应着权利崛起的时代脉动,将有比他的父辈更多对不公的反抗。可以预期,那些已经出世的“农民工三代”,将来更会是不甘驯服的力量。即便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打破既有的不公正二元体制,也已是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曾批评美国被压迫的无产阶级不能组织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原因是:他们受到虚假意识的蒙蔽—美国机会平等的背后是实质性的阶级不平等。不能说这样的观察毫无洞见。从另一角度看,机会平等,的确可以减轻人们的反抗意识,因为有了这个前提,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才更有可能。

  “农民工”是由“农民”和“工”两个词汇组成的,本身并无褒贬,为何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变为一个具有歧视性的名词?既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而观念上的歧视,又在相当大程度上源于制度造成的事实性不平等。所以,请先打破制度性的歧视吧,让农民工的后代能与城里的孩子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生活并快乐着。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