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房价与“耕地红线”有啥暧昧关系

2009年06月25日08:5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林清泉
2009年6月25日

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的确不会推涨国内房价,但打着保护耕地的幌子限制土地供应的政策却无疑会推高房价,真正能够推动走出这一怪圈的关键在于,重新设定地方财政的相关政策,使其走出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近日表示,地价确实是影响房价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房价关键因素或者根本因素是供求关系。因此,所谓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推涨国内房价说法毫无根据。 

  对此论点所蕴含的逻辑需要详细分析。18亿亩耕地红线作用于房价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限制土地供应,以及其他种种招拍挂等政策措施拉高地价或者至少保证一个地价底线,来为地方财政制造操作基础。而地方政府因此土地财政所占比例太高,存在很大的主动性来执行这一政策。

同时地价的上升为开发商设定了一个成本基数,追求相应利润率的他们想方设法设定高房价来对冲地价成本,不然管理层无法向其股东交待。而在存在相同外部地价市场环境的情况下,开发商在定价选择上容易表现出同质性,即集体倾向于高房价,形成定价合谋的局面。地方政策的顺水推舟与开发商们的团结一致奠定了房价高位行走的基础,而这两者之间的市场配合则被部分媒体解读为“合谋”。本质上,这种合谋是因利而动,各取所需,只是受损的是购房者而已。

  二是土地供应被限制之后,相应地市场所供应的房子也会在数量上被限制,而面对市场一定时间段内的市场需求,压缩供应必然引起房价上行。上行的房价会过滤部分购买力不强的消费者,同时在其消费心理层面打下房价高位运行的认同感。这部分消费者会在房价长期的高位行走中从观望走向购买,演化成房价高位运行的支撑力量。综上两点,限制土地供应对于房价的上升起着双重推波助澜的作用。

  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并不必然意味着限制土地供应。限制土地供应的第一推动力量是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让金的高度依赖,地方政府舍不得放下这块大金砖。所谓为了保证耕地总面积,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和借口,只不过这个借口比保证地方财政更容易被民众接受,更不容易遭受批判,因此成了限制土地供应的宣传标本,至今仍在发挥其蒙蔽性效力。

  无疑,“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有着其难以辩驳的政治正确性,因为没有人愿意让本国的粮食供应出现重大问题。因此,通过种种政策保证耕地总面积不致被侵蚀,很容易在思想上得到民众的赞同。但这里面蕴含了一个潜在的逻辑,即“耕地总面积”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要么被侵蚀,要么被严格防护。很明显,这一静态思维存在漏洞,因为“耕地总面积”本身就意味着全国各地耕地面积的加总,在一个地方耕地被转作建筑用地的时候,另一个地方的耕地可能正在扩张,具体原因可以是人口向小城镇活大城市的迁移等。换言之,即使扩大城市面积,将周围的更多土地转作建筑用地,同时建设好诸多便捷的轨道交通,让更多的非城市人口转入进来,实质上是可以起到保证“耕地总面积”不受侵蚀的目标的。关键是在宏观掌控与政策细节上如何协调的问题。  

  因此,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的确不会推涨国内房价,但打着保护耕地的幌子限制土地供应的政策却无疑会推高房价,真正能够推动走出这一怪圈的关键在于,重新设定地方财政的相关政策,使其走出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由此解除地方政府对于限制土地供应与积极征收高价土地出让金的积极性。当土地供应不再被过度限制,土地供应增加会降低开发商对于土地的竞争力度,地价的下降也会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进而为开发商即使在房价低位运行也能获得利润空间提供市场基础。

  总之,为降低房价,提高城市人口的实质性住房水平,不妨在“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指导下,去除各种土地供应限制,在土地供应增长,地价下跌的情况下,开发商开发成本降低,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涌入地产市场,扩大化的市场竞争以及更为强劲的市场供应会拉低房价。房价的降低会使得部分观望者和此前因为房价过高而不属于购房潜力人群的消费者加入买方,逐步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这一价格将会更接近工薪阶层的心理期望值,从而让整个地产市场变得更为健康和良序。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李啸天)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