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一位盲人女按摩师每天深夜下班后能顺利坐上末班车,上海公交786车队决定,将末班车延后3分钟,让她能够安心坐上这趟车。为此,这个车队的所有驾驶员均签下承诺书,100%按新时间准点运行。
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盲人,他们在生活中的不便、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失意,是我们生活在光明世界中的人很难真切体会的。但是,786车队的驾驶员们体会到了,他们在接到这位盲人的投诉后,从内心深处感到了巨大的不安。尽管按照原定的发车时间,他们准点发车并没有什么错,拉下盲人的责任也不在他们,但是他们还是真诚地向这位盲人赔礼道歉,并且自己用布条蒙住双眼试着乘车,从而体验到了盲人乘车的艰辛。将末班车延后3分钟发车,体现了这个车队的驾驶员们,这些普通的劳动者的可贵的人文关怀。
说起人文关怀,总有人认为它是知识分子的事,很有点形而上学的味道。其实,人文关怀并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它也不是躲在书斋里的高头讲章。它应该是浸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它就在我们城市生活的细节之中。这种普通人之间的人文关怀构筑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纽带,它使弱者能够温暖,能够快乐起来,从而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迈入市场经济后的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切向钱看”的观点虽然没有得到主流舆论的承认,但事实上已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上海的公交事业近年来饱受指责,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市场化”的口号下,公交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其作为城市居民出行服务的基本职能,而是成了一种营利性行业,导致居民出行难、出行成本上升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最近,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上海的公交事业正在进行改革,改革的一个宗旨便是将原来扭曲的公交职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为此,上海公交在前不久推出了扩大换乘优惠范围的举措,但是这还很不够,上海公交行业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急待破解。786路车队驾驶员们用他们的平凡举动告诉我们,公交不应该是唯利是图的行业,为人民服务才是它最本质的功能。这个简单的道理,其实不需要进行考察研究,更不需要进行程序繁复的听证,这些将不便留给自己的可敬的驾驶员们,他们这个平凡的行动,已经走在了正在苦苦思索公交改革之路的人们的前面。
这辆为一个盲人延时3分钟发车的末班车,成了那位盲人按摩师生活中的明灯,它照亮了这位盲人,也照亮了每一个上海人的内心。上海正在快速发展中,目前正在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而努力,明年就要召开的世博会也将有效地提升上海的国际地位。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构成我们这座城市的所有元素,并不全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还有一些弱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点点滴滴的帮助,这是上海发展中不可忘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得到处于最底层的弱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拥戴,城市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因此,我要向上海公交786路车队这些普通的驾驶员致敬,也更希望这盏点亮了这位盲人的明灯能够在上海整个公交行业闪光,能够对推动上海公交事业改革有所启发,乃至能够对提升上海形象有所裨益。
(作者系本报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