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选举候选人登记5日开始,虽然离下月12日的大选仍有一个多月,但各界都在猜测两大热门:究竟是保守派阵营的现总统内贾德成功连任,还是改革派阵营的前总理穆萨维冒尖胜出?
对选民来说,投票给内贾德意味着他们继续选择鲜花:在对内谨守宗教法令、对外反对霸权等议题上,至少能获得精神“满足”,内贾德任期内在这方面可谓几乎从未让人失望;投票给穆萨维则预示着他们憧憬面包:希望改革派上台后能有效改善伊朗经济,穆萨维在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的不俗政绩正是一张王牌。
在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的今天,执著于鲜花带来的恶果与闭关锁国并无太大差异,而一味追求面包又可能陷入无法摆脱的“文明冲突”怪圈。在神权统治和民主选举结合独特政治体制下的伊朗,选民要在面包和鲜花之间作出抉择实属不易。
上世纪长达50多年的伊朗巴列维王朝(1925年-1979年),无疑是扭曲地强调面包的典型,其在独裁体制下推出的经济层面激进改革,不仅让面包落入权势阶层而非民众之手,也触犯了教派利益,还导致了革命、政府被推翻。
现任总统内贾德恰好相反。他2005年上任后,一直是反对西方大国的狠角,这得部分归功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飞涨。现在不同,原油价格已从去年8月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直线暴跌至大约50美元/桶——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封锁和制裁下,伊朗没有了高油价做底牌几乎等于拿了副烂牌,内贾德叫板美国的底气显然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因经济层面无起色甚至倒退、生活水平改善缓慢,一些伊朗人已经质疑或不信任内贾德政府,内贾德也曾直言自己“不懂经济事务”。
既然两种模式都不尽人意,伊朗缘何没有选择别的道路?事实上,伊朗尝试走过温和渐进式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但远不能算成功。1997年当选总统的哈塔米,被誉为伊朗第一位改良主义总统。由于保守派势力和宗教势力的阻挠,哈塔米推行的内政策略只带来微不足道的积极作用,在外交上虽提出了“文明对话”,却被局限在不包括政治的民间、学术等层面。
历史和现状都将重压抛给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他的前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最高领袖霍梅尼,留下了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和理论,但伴随而来的宗教狂热也给伊朗国内带来巨大损失。
虽然目前多种信息表明,哈梅内伊比较青睐内贾德、跟穆萨维政见不合,但他应该很明白:如果下届政府不能搞好经济,不能改善民众生活,再灿烂的鲜花不过是徒有其表,如果最后出现民心民意尽失不啻于是把双刃剑,亦会危及自身地位。
手握选票的伊朗选民下月将决定谁成为新总统,但在投票之前,哈梅内伊的相关表态至关重要:他仔细权衡之后会有哪些妥协让步之举,抑或坚持强硬保守到底?再加上西方大国、以色列等近期对伊朗释放的高压或缓和姿态,这些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伊朗下月大选的走势。
谁是伊朗新总统还不确定,能确定的是,积极融入世界和拥抱世界已是今日伊朗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取决于伊朗最高领导层特别是宗教势力的认识和让步。唯有这样,各方才有可能在伊朗核问题等议题上实现真正的“文明对话”;伊朗才有可能在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30周年后的今天,走上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系《都市快报》国际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