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上月底国务院曾经发表声明:拟扩大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参与,将允许境外企业发行A股。虽然报道还说,国务院并未给出计划的细节,也未给出计划实施的时间表。
比这则消息内容更具体,时间几乎一致,是路透社5月5日来自香港的电讯。电讯称:环球金融巨擘-——汇丰控股预料外资公司,最快会在未来两年在上海上市,而汇控将争取成为首批挂牌的外资企业。
虽然这些消息是境外媒体在报道,是真是假,国内没有相关机构出来核实或者推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坚持认为,上交所对全球开放是历史的必然。无法想象要在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它的证券交易所里没有一家注册地和资产、营收在境外的企业。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和新加坡没有一个城市,是这样做国际金融中心的。
当然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肯定有很多困难。一个后发国家,要在本土上建立一个全世界资本、资产都来交易的金融中心,它需要的软硬条件,目前对上海来说都十分欠缺。未来10年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因为中国的法律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产权界定、定价制度仍在发展中。同时金融从业人员,也很少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工作经验。整个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来看,透明度和成熟度也相当成问题。各种金融交易产品的缺乏,甚至卖空机制都没有建立,这都可以看到上海的不足不是一点点。
未来10年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值得怀疑的理由很多。在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制度框架下,首当其冲难以克服的障碍,会被认为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这是全世界金融人士都把目光盯在上面的障碍。这个障碍对比境外国际金融中心,甚至都是不可逾越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金融国际中心的本币不是自由兑换的。
不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本来就前无古人。在以往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中,有多少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障碍,都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克服了。人民币暂时不能自由兑换,也许并非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并不会彻底阻碍在中国境内交易各种资产。换句话说,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可以做的资本交易完全可以先做起来,规模并不会小。
比如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央企,数量和规模都十分庞大。中国企业能够走出海外,境外的企业也一定会来到中国。这里面并不存在绝对的否定,似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其他一切交易,尤其IPO的交易就要停止。在中国大陆上市的台湾企业、日资企业都有。它们没有上市的障碍,其他企业也就没有。
相反,如果上交所从现在开始就把自己的业务定位成对全球开放,也许在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越多,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力度就会越大。这种互动性并不存在谁是蛋、谁是鸡的关系。也没有这个不能做,那个就一定做不了的因果。
上交所对境外企业开放,说实话不存在任何交易技术的问题。最大的障碍,或许还来自我们的IPO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实在太依赖行政管辖,而漠视市场自由交易了。
上交所若要对外开放,我们的IPO制度必须改变。把行政恩赐似的IPO还给市场,让市场交易成为交易。从而打破IPO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就是圈钱骗人的陋习。这要是做不到,上交所吸引不到境外企业。而这个改变,并不比今年就拿出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时间表,更少积极性。也许这要比单靠我们闭门造车,更能促成IPO制度的彻底革新。
在上交所对外开放上,是否可以先试一下和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加坡进行比较?这个亚洲的第三大金融中心,到2007年只有700多家公司,却有37%的外国公司,仅中国大陆就有138家企业去上市。
若对外开放的程度连新加坡都赶不上,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胸怀和能力都不够,在亚洲最多也只能当老四。既无法匹配中国实体经济的地位,也对不起历史潮流给予中国的机会。而且会让争当首批挂牌的汇丰控股笑话——因为人家送生意来了,我们都不敢接、不能接,也不会接。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