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新华社记者调查后发现,农村学生弃考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难、收入低。
我相信,这种现象决非重庆一地独有。
由于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放弃高考,早早地加入打工行列,这种选择对学生本人是痛苦的,听后也使人倍觉辛酸。过早地走向社会谋生计,未必是一件好事。日本近代杰出思想家福泽谕吉说,人不应该只像蚂蚁一般生活,而要有更高的生活理想。这当然没有错,但人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对于农村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上大学的高昂费用,以及大学毕业生与民工抢饭碗等活生生的现实,都使他们不得不算一笔投入产出账。因此,通过算账之后决定放弃高考,就不能说是盲动,对此种行为人们应当给予相应的同情和理解。
但我还是愿意冒着被人讥讽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风险,说出自己对此事的更多看法。我不认为基于就业悲观预期之上的放弃高考是一种合乎理智的行为。从前,很多农村家庭都有着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的信仰。至于能否考上大学,考上大学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这样的确定性在那时与在今天并无本质的不同。我不反对在教育领域里计算投入产出,但也不赞成在教育这样关乎一个人、一个民族前途的事情上,成天把算盘挂在胸前,计较着眼前的得失。如果把考大学当成做买卖,以现今的行情来看,那很可能是蚀本的生意,简直可以由此得出上大学没用的极端结论。倘若人们的目光就是如此,那么即使参加了高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他的事业与蚂蚁的事业恐怕也没有什么两样。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总要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获得更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业的寒冬会有过去的一天,而求学的黄金时期却一去不复返。暂时放弃高考是可以理解的,彻底放弃高考则可能是一种不智之举。以上所有的话都是对考生及其家长说的,但在另一面,一些高校正是把办大学当成做买卖。它们只关心自己的现实利益,至今没有确立学生本位,教育的崇高使命和远大理想早被抛到脑后,且不以公信力日益沦丧为意。在这个意义上,很多考生放弃高考,可以看作是对高等教育现状的无情鞭挞和强烈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