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或许还记得,去年的两会正是因为打上了鲜明的民生烙印,才令人印象备加深刻;而在今年的两会中,人们则更进一步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得出来一个更加富有时代意义的特色——建设保障性住房、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扶贫标准、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所有这一切,都非常明确地预示着:国家正在实施一个藏富于民的伟大行动,并已经进入了呼之欲出的振奋状态。
2月28日,在和网友交流时,温总理便曾说过:“取决于消费的不在于一般号召,而在于消费者口袋里是不是真的有钱。”令人欣喜的表态言犹在耳,温总理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他藏富于民的具体措施和盘托出:仅今年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初步测算,就能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见底的艰难局面,温总理在很多不同场合不断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信心。人民的信心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但也来自自己口袋的殷实。社会保障改善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拉动内需才能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内需启动了,4万亿的巨额投资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藏富于民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理想。古代的一个官员,曾经命令将公家粮仓里的粮食大部都分给百姓,并很自信地说,放在老百姓的仓库里和放在公家的仓库里是一样的。历史上的中国基本上都是取富于民,只有在今天,藏富于民才有可能实现,这将是本次两会写下的足以载入史册的最精彩的一笔。
正像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指出的那样,今天的中国,最大的贫富差距是国家与社会之间,而不是在多数国民之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举世瞩目,但必须承认的是,资源和劳动成本的低廉既是动力,也是负担,这样说,不仅缘于内需疲弱的无奈,更是现实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失调。
2008年,新加坡实行了“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计划”,从前一年财政盈余的64亿新元中,拨出18亿新元作为“分红”发给年满21岁的国民。杭州等地近来实施的发放消费券等做法,其实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诚然,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还不能像新加坡那样给国民发“红包”,房地产价格过高等问题也不可能一朝降下来,但发展中的问题自然要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昂首阔步地迈出了藏富于民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