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苏州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股市的好转,是经济可能复苏的信号。
经济复苏是每个人都期待的结果,从决策层到平民百姓,都希望中国最早从经济危机中复苏。但现实与期待之间总有差距,有时甚至是非常大的差距。
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趋势经常是背离的,虽然随着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的次第上市,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趋势有了较大的同向性,但这尚不足以将股市走势作为判断经济复苏与否的依据。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政策层面对股市的趋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实体经济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即使相关政策完全对症下药,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因此,股市反弹与经济复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将股市反弹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至少是不严谨的。不然,政府先拉抬股市就可以带动实体经济的好转了。果如此,拯救经济倒变得非常简单了。
最近几天,我与多位企业家有过交流,获得的信息是:这波股市反弹不仅不能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甚至还有许多潜在的隐忧。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推动这波股市上涨的资金来自哪里?
简而言之,我国将货币供应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2月12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一般而言,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是企业活期存款大幅降低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支付原材料、工资款等增加,导致活期存款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经济前景悲观,一部分活期存款变成了长期存款。
对照一下海关公布的进口贸易下降的数据就会发现,企业支付的原材料货款其实是在减少的,在这期间,工人的工资也没有相应增长。显然,企业用于经营发展的资金投入其实是在减少的,那么,这部分资金流到了哪里?对照同期股市成交量的大增来看,最大的可能就是股市。
1月份,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创下了单月新增贷款规模的历史纪录。如果细看,在增加的1.62万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就增加将近1万亿元。这说明,增加的贷款相当一部分并未流到实体经济中去,转化为有效拉动投资需求的资金流,而是流到了股市,以获取短期收益。
这么看来,股市反弹,不仅不能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甚至还因为企业投机心理的驱使,使得经济复苏的难度加大了。道理很简单,企业的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必然会对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构成抽血效应,从长远来看,是损害实体经济发展的。
信贷放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实体经济走出低谷的情况下,作为实体经济镜子的股市才能真正出现牛市行情。只有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或者基础的股市,才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股市。反之,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而流向股市,虽然可能制造出股市的繁荣,却无法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这样的繁荣也很难维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