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全配方奶粉被检出高危病菌的消息曝光后,在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上波澜再起。对于此次味全奶粉事件中媒体所起的作用,陈方在2月4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呼吁,媒体别做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帮凶。
诚然,媒体的发行量、点击率之类的动因有时也难免驱使他们走偏,但那是针对虚假新闻和恶俗报道而言的。
陈方批评有的媒体对于国家质检总局的辟谣式新闻发布未予采信,因而存在信息过滤和片面报道的失误。这看起来属于一种选择性报道,但是媒体报道并不存在任何失实的嫌疑,因为味全奶粉毕竟有曾被检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的事实,而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茵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于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如果干脆视而不见,或者全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布的要求统一报道口径,倒还真是有点糊涂和轻率了。
陈文中批评媒体报道味全奶粉被检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系“翻检”“过去时”事件,似乎让媒体在这一事件中显得颇为尴尬。但是这一“过去时”其实并未远去,而且除了看到质检总局“君子动口”的新闻发布之外,此前并未见到对这一产品和企业动真格的实质性处罚。而且企业对待产品安全的真实态度如何,就别说消费者了,恐怕连媒体也难以与闻其事。在这样的情势面前,媒体有责任说明“过去时”真相,并对这一企业和产品保持继续质疑和追问的态势。
况且,在食品安全危机面前,只有质检总局的新闻发布或者涉事企业的单方面声明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互动和追问,您就千万别以为,消费者如今还会轻言信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