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常回家看看》有性别歧视之嫌?在日前召开的女性维权交流会上,武汉大学罗萍教授表示,“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等歌词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争议。(1月4日《华西都市报》)
《常回家看看》是前几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引发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心灵共鸣。
虽然只是几句歌词,但在罗教授眼里,却成了男尊女卑的表现,我只能说,罗教授的观点实在是新潮得很。有人说这是过度敏感,也有人说这是女权至上,还有人说这是吹毛求疵,而我以为,这压根儿就不是敏感不敏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学术观点过度标新立异的问题。
曾几何时,学术观点剑走偏锋成为潮流。这些年,以惊世骇俗的学术观点来吸引公共眼球的专家学者实在太多了,什么“诸葛亮有当皇帝的欲望”、“李清照好酒好色”、“大禹有婚外情”、“司马相如包二奶”、“林黛玉是小富婆”之流,不都是如此吗?就本质而言,罗教授的观点与上面所述并无二致,难逃哗众取宠提高知名度或是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诉求的嫌疑。
专家学者是社会的精英群体,这一群体的言行往往具有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但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学术炒作乐此不疲、趋之若鹜时,就不仅是学术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了。如果脑袋里全是趋炎附势和利益的小算盘,屁股又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坐在象牙塔里专心做学问呢?为了票子、车子和房子,一些专家学者频频走向市场化,依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魄来吸引公众眼球,对这样的标新立异者,我们也就不能指望他们研究出什么来了。
最后借用一位网友的戏言,建议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专家们常回“家”看看,别让学术的田园里荒芜,更不要“闲着无聊,没事儿找事儿”,“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名声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