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民生评论

让困难群体对“明天”心中有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北京举行。昨日传出消息,中央关切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保障问题,拟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力度。中央智囊机构向决策层建议,明年新增就业人员约900万人,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媒体把社会保障看作“经济工作”的一部分,看作应对金融危机的特别举措。

社会保障的这种实用性,我们不必否认,不必忌讳。稳定和提高居民收入,让困难群体有钱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在这种意义上,救助困难群体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如果仅仅把社会保障视为“经济工作”,也未免有一层“特事特办”的色彩。

  这几年,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保障能力在提高,各种问题都在被提出并逐步改进。对困难群体来说,怎样使救助从季节性、事缘性的“特事特办”发展到求助提高成为可期待的保证机制,就是近年被提出并被试图解决的问题。

  有一种政治学理论认为,赋予公民以权利,往往会加强政府的合法性,但权利一旦被民众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就不再“感恩”政府。在这种政治逻辑下,决策者更倾向于一点点地“施恩”,让自己获得受助者的感激和支持,而不乐意把救助举措变成制度,让人们理所当然地享受权利。因此,政府存在救助制度建设的负激励,它乐于拖延这种制度化进程。

  这种理论作为一个解释性框架,或许可以理解,但就实际的政治进程而言,显然不能不考虑善的因素。善政是人民对政府的要求,也是政府追求的目标,就不会选择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拖延。拖延社会保障的制度化进程,让困难群体的“明天”处于不确定状态,弊端很多。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需要可预期性,政府政策是可预期的,个人行为也是可预期的。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是可预期的,而制度体现人的理性,反过来也可增强人的可预期性。困难群体,一旦他们的“明天”有了基本保障,他们就会减少躁动,其行为具有更大预期性。

  现在,我国社会保障已有基本的制度框架,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物价上涨,保障水平的相应上调能在多长时间内到位;经济增长,保障水平应有多大比例的提高,这些目前还是不很确定的。逢年过节“送温暖”,正在成为惯例,有利于提高特困人群获得季节性救助的预期。不过,生活并非节日,而是一天一天,让困难群体对每一个“明天”有基本的信心,是完善救助制度的方向。

  我们希望社会稳定,主张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我们应当“稳定人”,然后才有人与人的和谐。许困难群体一个有保障的“明天”,用制度把这种保障确定下来,是“稳定人”的开始。自然,一旦“明天”变成理所当然,人们可能有一天不再感恩,但这不是坚持“特事特办”的理由。制度体现理性,奠定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基石,而救助制度是此种基石之一。

(责任编辑:李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