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八日公布的最新《〈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二零零八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美国长春藤名校哈佛大学蝉联全球最佳大学,耶鲁大学排名第二,前五十名顶尖大学以美国大学居多,亚洲地区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中国及韩国都有大学上榜。
事实上,此前因为国外大学频频从中国名校挖走优秀师资和生源。就有“国外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的议论。看着北大世界排名大幅下滑,我们对中国大学的未来多少有些忧虑。但是笔者认为,不体面的大学排名挑战了国内名校的优越感,其实也是给温水中的青蛙——像北大这样的中国名校注射了一针清醒剂。北大应该感谢排名下滑,理性看待排名才对。现在的问题是,北大等国内名校应该如何继承和保护自己的优秀传统及品牌价值?摆脱排名下滑的尴尬呢?
正如有网友所言,“像北大这样的高校集中了很多人才,占用了很多资源,但由于学术氛围不够,国内名校现有的管理模式很像官僚体系。”大学精神的关键应该在于追求真理、笃实学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毋庸讳言,近年来,包括北大在内的中国大学普遍有精神失落的倾向。
就拿学术来说,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学术造假、剽窃抄袭,学钱交易的事情屡见不鲜。清华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刘辉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严重不实;上海交大博导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曾在申报博士点、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屡次将他人成果纳入自己名下;武汉大学教授艾勇和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连顺因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受到通报批评,并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3年;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学术剽窃;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涉嫌抄袭……
除了明目张胆地学术腐败以外,高校科研生态并不健康,高校行政化、学术权力化倾向比较突出。一些大学教授忙于社会事务、忙于经济创收,在校外上课、讲学,忙得不亦乐乎。一些导师担任多种社会职务,或者在企事业单位兼职。导致他们搞科研、进课堂的精力被大大挤占,剽窃科研成果,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管理的导师更是不在少数。在这种大背景下,北大这样的国内名校的世界排名下滑,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北大毕业生卖肉、穿糖葫芦,研究生竞争环卫工之类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中国名校的信仰。而且,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与连年扩招政策,让大学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与世界名校相比,国内名校的教育模式、管理理念显得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大学都会有压力。谁也不能不例外。北大的世界排名大幅下滑,尽管面子上不好看,但这些只是阵痛,如果这样的排名刺激能让北大这样的名校从阵痛中清醒过来的话,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如果没有这种刺激,北大等名校可能还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与荣誉榜上沾沾自喜哩。其实,那是温水煮青蛙,让国内名校在温水中功能不断退化,孤芳自赏,最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越来越远。北大排名下滑,就像开水烫青蛙,正好把长期在温水中悠哉游哉的名校烫清醒,鞭策它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虚心向人家学习,多掌握一点自救的本领。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大学精神不断沦落,大学校园弥漫学术浮躁氛围。这或许比世界排名下滑更令人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