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麻生“个人特色”的“价值观外交”一说最终不过是一个毫无新意的新冷战计划,不会得到各相关国家的欢迎。
9月22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揭晓,一个月前刚被延揽出任二号人物的自民党干事长麻生太郎不出所料地成功当选,随后将顺利接任下任日本首相。
9月12日,就在总裁选举前10天,麻生太郎出席由日本记者俱乐部主办的自民党总裁候选人公开讨论会时,初步却又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对华外交理念。归纳起来,麻生对华外交的核心内容如下:
首先,从全球战略高度看,中日关系肯定要靠后且从属于美日同盟,与前任福田康夫所谓“联合国外交、日美同盟、亚洲一员”的“三中心”外交基点说迥异,更与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提出的“日美中正三角形论”针锋相对。他公开宣称:“美国是日本唯一的同盟国,因此与美国的关系显然要重要得多。”
其次,价值观外交是其基本外交战略,因而也是中日关系的大前提、大背景。麻生认为,“价值观外交”既没有招致中韩反对,也没有导致中日关系停滞,即使有反对声也主要来自国内政治对手。
再次,中日关系的战略定位是利益互惠,因此中日友好仅是手段而非目的。这一定位,同福田的前任也是麻生的政治盟友安倍晋三对中日关系的“战略互惠”定位,几乎如出一辙。麻生宣称:“日中友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日中两国的共同利益即‘日中共益’才是目的。”他还从当年与中国前外长李肇星的互动判断,中国对于这一定位是持肯定态度的。
最后,基于上述三个判断和定位,麻生认为,除军事威胁客观存在外,“中国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麻生表示:“每次谈及中国,我总是说同样的话,即应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示欢迎,而不是敌视”。2007年6月,就在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的民意支持率跌破三成、“后安倍时代”等字眼不时出现在媒体上的敏感时刻,麻生出版了表述自己政治理念的新书《无以限量的日本》。书中专门有一节是论述中日关系的,题目就叫“为中国崛起而高兴”。麻生这样写道:“我不同意‘中国威胁论’……所以我为中国的崛起而祝福,从心底里表示欢迎。”
上述四点中,无论是对美日同盟的突出和强调,还是对中日关系“利益互惠”、“手段而非目的”的定位,虽然与前任福田颇有区别,但并非麻生首创。最具麻生“个人特色”且为其本人所津津乐道者,在于“价值观外交”一说。
2006年11月30日,时任安倍内阁外相的麻生太郎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演讲会上表示,向国际社会推展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宣扬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普遍价值”,将成为日本除“强化日美同盟”、“强化与中韩俄等邻国关系”之外的第三个外交基轴。为此,日本将在欧亚大陆的外围,积极推动建立一条名为“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弧带。
然而,在冷战早就结束、东亚一体化呼声正隆的今天,麻生的亚欧民主弧带说所指向的各国,恐怕不仅不能领下麻生的这份“盛情”,而且会直接怀疑日本给出的这份“馅饼”背后是否有“陷阱”,更可能由此联想起六、七十年前曾经直接肆虐或明显威胁于他们国土的日本铁骑。
麻生苦心炮制亚洲式的“马歇尔计划”,最终不过是一个毫无新意的新冷战计划,潜在受助国家不会感兴趣,俄罗斯不会欢迎,而中国,稍做审视后就能心领神会:这种抱住冷战思维不放的陈词滥调,虽然值得警惕,但大可不必反应过度,因为它终将因为无人喝彩而沦为自娱自乐的独角戏。
中国民众和舆论对日本首相人选变化的高度关注,绝不仅仅是对亚洲近邻政局的一般关心,而是源于一种隐忧:日本领导人更迭会不会导致中日关系逆转?
(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