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公司的倒掉,对海外是一场“金融大海啸”,但对于中国来说也许是一个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绝好机会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前天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举动掀起了海内外无法掩饰惊慌失措的“金融大海啸”。
针对雷曼破产和美林被收购事件,可以看出,在应对这场金融机构破产风暴时,美国政府已不能再进一步恶意投资其政府信用了拯救“两房”已经让布什及下任美国总统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这次雷曼破产的最直接原因,从表面上看,像似美国政府拒绝提供信用担保;只能通过“休克”疗法,直接让两大投行雷曼和美林一个破产,一个被收购。如果救了雷曼兄弟,那就对早期出局的贝尔斯登“不公平”了,这也显示了美国政府危机处理的公正性,让外界感到美国市场的成熟性。
不过,美国实体经济将要面临的、无可避免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就业市场严重恶化才是下一个真正的难题。在美国内需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一方面必须要降低高油价,缓解通胀压力采取严格监管措施打击能源市场投机活动,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及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但另一方面,作为主权货币的美元及其美元资产,因为汇率和利率的下挫会导致资本的外流和全球美元资产的减少。
联系到王岐山副总理14日应邀出访美国参加中美商贸会谈,央行15日宣布降息“组合拳”,可以看到,中美这次在应对危机上首次采取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行动”。
近期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可以说给央行采取降息“组合拳”提供了契机,但央行此次“救市”显得比美国更主动一些,同时更有针对性——一方面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另一方面,政策继续向灾后重建倾斜,刺激西部发展,以提振中国内需。
从中美两国“默契的”集体行动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这同时也显现出,具有世界第一外汇储备量的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狂风暴雨之中,不得不开始思考缺乏国际地位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问题。
需要看到,在全球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下,人民币正迎来一个迈向国际化的“最佳机会”。从美元来看,“弱势美元”目前更符合美国基本面的改善,也是美国政府理性和无奈的选择;从欧元来看,由于高油价冲击了欧元区内需,强势欧元也影响到欧洲出口,再考虑到英国目前也面临房市急剧下滑的打击,欧元目前已难以独自填补美元衰落留下的空间。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共同愿望。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外投资者,都迫切需要分享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成果,同时也需要一个新的“避风港”,规避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风险。
人民币如何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一个战术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只要我们战略上看清中国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找到突破目前对外开放制度“瓶颈”的好方法。比如,当中国金融机构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获得热烈追捧的时候,市场需要一个更具信用担保的工具——政府债券。因此,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可以借用四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需要大量长期资金为理由,在国际上发行人民币国家债券。在美元信用被透支之后,全球各大央行机构势必减持美元储备,中国政府发行的国际债券,将成为人民币储备的可选工具。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认可的货币,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人民币报价,部分缓冲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冲击。而且,中国央行现在已经成立了汇率司,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更灵活自由,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保障。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彭树涛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