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假权是基本权利,跟GDP、国民经济这些大词关系还是比较远的。我们的劳动权利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好比叫花子只能给啥吃啥,是不能上桌点菜的。空谈黄金周云云,还不如切实做好维护劳动者权利来得有意义…… | |
清华大学的蔡继明老师,干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民调八成都反对他的“取消国庆假期”的学术建议,还怒而拍之。这个结果不难想见,取消人民群众的休假,那就是站在对立面去了嘛。不过话说回来,把蔡老师的话放在理想状态,说的也有道理,毕竟黄金周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蔡老师又说,假日改革的目的基本达到云云,这就殊不可解。因为休假不但是假日改革的方式,也是其目的。
假如目的达到了,为何又要取消?显是自我矛盾之举。假日改革到最后,其实就是增加和保障国民休假权利。现在的黄金周,确实存在缺陷,但是只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年假制度不完备或者不认真落实,当前取消黄金周无疑不合时宜。
完善国民休假制度才是治本之策。蔡老师倒是可以研究一下为什么带薪年假制度落实不了,这一原因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为各单位无视劳动制度,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劳资关系与法律保障不善。许多人带薪年假根本享受不到,才会抱着黄金周不放。搞研究的人,应该追究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蔡老师这个课题组,跟黄金周死磕,已经好几年了。几乎每年五一国庆都能看到相关的口水争论,学者在媒体上露露脸,网友们挞伐抑或力挺,报纸网站也能搞搞专题,看起来和谐得很。不过,我想知道,这种研究到底有多大的现实意义?社会科学的研究经费,在上世纪后半叶是极其匮乏的,进入本世纪初,才有所改善。
这本来是挺好一事儿,但是经常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研究,滥竽充数者有之,偷梁换柱者有之,瞒天过海者有之,使得学术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前年夏天,山东一个学者宣布,经过自己多年研究,得出孙悟空是山东人的结论。有个相声里面出现过一个段子,说有学者研究一根牙签是光绪皇帝的还是慈禧太后的,研究了好几年,看来还是有所本的。
更有甚者,有个学者为了弄清楚西门庆包包里的“勉铃”,花了好几年工夫。除非是想重新仿造一只,否则我看不出研究勉铃的必要性何在。人文科学研究固然要精益求精,也得考量其现实意义,这绝不是功利的想法,有些没有必要的研究,纯粹是浪费公帑——比如曾纪泽先生抠脚丫子是用左手还是右手这样的题目,就不必申报经费了吧。
当然蔡老师和这些极端的例子相比,已经靠谱很多了。其实有些事情很简单,大家在网上搞个投票,或者手机投票,民调做出来,决策让政府去做,动辄搞个项目组,貌似客观严肃公正,其实最后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搞得焦头烂额。另外,大家有银子花差花差,国库虽然殷实,也经不起人人这么折腾。
蔡老师最令人不解的就是,说我们人均GDP太低,不适合假期太多。兄弟就想不通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跟人家比的时候,想要高兴一点,就比总量,想要低调一点,就比人均。休假这个事情,为什么非要和人均GDP联系起来,照这种逻辑,非洲那些整个国家资产为负值的小国家,全体国民就要24小时不休息连轴转,不断为国家创造价值才行。
休假权是基本权利,跟GDP、国民经济这些宏大词汇,关系还是比较远的。我们的劳动权利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好比叫花子只能给啥吃啥,是不能上桌点菜的。空谈休假权黄金周云云,还不如切实做好维护劳动者权利来得有意义。
(作者为搜狐特约评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