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江高三学生李坚在今年的高考中绞尽脑汁争取门门考零分:有把握做对的,就选错误答案;没有把握的,就不做。李坚还以《作文与嫖妓》为题提交了自己的高考作文。他在文中反对当前学生作文大量套话题、套材料,建议"作文,根植于生活之花,方能结出美好之果"。
李坚以零分挑战现行教育制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2006年另一个挑战高考制度的孩子蒋多多:河南南阳市八中考生蒋多多高考时,在考卷上宣泄对高考制度的不满;还故意用双色笔把自己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目的是希望各科成绩为零,以引起社会对应试弊端的重视。还有去年的湖南男孩陈圣章,故意将4门功课考零分以表达他对高考制度的不满——因为他们的反抗迎合了舆论对高考制度的痛恨,所以从蒋多多到陈圣章,他们都被舆论歌颂为敢于以身挑战制度之弊的思想烈士,被赞扬为"先驱行动"、"完美的幼稚"、"有独立精神""历史前行的推动者"等等。自然,绞尽脑汁考零分的李坚自然也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舆论中有了一个非常优美的道德剪影。
我认为这种歌颂是很不负责任的,对理性尚未成熟的孩子是一种误导,会滋长一种非理性的叛逆情绪,助长年轻人对公共规则的轻佻和蔑视。
首先,即使既有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众所周知的弊端,它导致了教育的异化,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素质教育缺乏生长空间等等——可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制度,它更是一个人才选拔制度和一种普适性的社会规则。一个理性的社会还是应该把尊重规则放在首要的位置,即使明知道一种规则有问题,也应该鼓励尊重规则的理性,在共同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致力于推动规则的改进,以公民的理性在法律框架中去完善规则,而不能鼓励去对抗规则、破坏规则、挑战规则和践踏规则。完善规则只能在共同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完成,根本不可能以对抗规则的行为去完善规则,那只是一种正义的幻觉。所以永远不要歌颂对抗规则的行为。
然后,即使既有的高考制度很坏,可目前能找到一种更好、更公平、更接近教育本质的制度来替代它吗?我们能感觉到这样一种矛盾的舆论取向:似乎人人痛恨高考,人人欲除高考而后快。可落实到实际改革行动时,又没几个人愿意改变统一考试模式,一点点微小的变动都会引发极大的舆论争议。由于社会在公平性、透明度、法治化、规范性、诚信度等基础秩序上非常差,公众很担心某种高考创新会在找关系、递条子、塞票子中发生扭曲,而统一高考纵有千般不是万般不是,但有起码的、最底线的公平,即使是应试教育等种种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孩子们可能不知道这些道理,可那些大人们难道也不懂这些道理吗?怎么能顺着孩子的幼稚和顽皮,去歌颂和助长某种"俗除高考而后快"的极端情绪。
来源:珠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