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最近办了一次公务员辩论赛。参辩的是重庆各部门及区、县政府的公务员,辩题都是关乎当地经济发展和深层矛盾、问题的大题目。当地电视台进行了直播,所以是一场公开辩论。
公务员是从政者,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从政的都是贤人。贤人们照理对政计国务成竹在胸,思瞻高远,现在竟要对一些发展议题进行辩论,似乎是说贤人的想法还不够明确,认识还不够清晰。这就吊起了观者的胃口。从政者的辩论公开播出,引起社会的好奇和议论是可以想见的。
从政者公开辩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古代,这叫廷辩。《史记》载,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闹矛盾闹到皇帝那儿,皇帝说“东朝廷辩之”。这是用辩论方式解决私人恩怨,也有商议公事的。汉武帝计划政府垄断盐铁的经营,官员分成赞成和反对的两派,廷辩了几个回合,最后还是皇帝说了算数。此后唐、宋等历代遇事皆有廷辩,据说在元代,廷辩还是正式的制度形式之一种。
历史就这么悠然叙述着,全没发觉有什么不妥。假如在廷辩时,有一庶民进来说,“诸公们,我不赞成盐铁收归国营”。我敢担保,他的下场一定是被拖出去斩立决。这就是历史的隐秘之处,廷辩的热闹以庶民的沉默为背景,虽然辩论的议题往往攸关无数庶民的命运。
这次重庆辩论,我见到公务员们为当地的发展大业激烈辩论,却独未见到市民的看法。重庆发展从快还是从好,以工业为主还是以服务业为主,要不要与京津沪看齐……我相信市民会有自己的意见和选择,但我没有见到。
不少人对重庆辩论很亢奋,许之以民主政治、解放思想等大词。的确,在发达国家,公开的辩论是常见的。比如美国的选举,准总统、准州长们都要在选民前辩论,各呈己见,有时还会互揭对方的短。在日韩等国家,则时有辩论过激之举,或对骂或肢体冲突。从政者之所以要公开辩论,是因为选民的选票能决定他们的前途。
我没听说这些国家搞过公务员辩论或知识竞赛等,但对他们思想解放和政风活跃程度的评价并不低。因此,我的一个判断是,辩论是民主政治和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公务员辩论和智力竞赛之类活动,本属内部事务,公不公开其实无关紧要。现在却不仅公开进行,还要通过电视以表演和戏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恐怕是当前的一个风气,就是热衷于把可公可不公的内部事务张扬地公开。公开当然是好事,那要看公开什么、怎样公开。反而官员收入明细、公共财政的去处等亟待公开的事情,一些地方做起来却并不那么积极。
所以,不必一看到公开、看到辩论,就陷入一厢情愿的幸福遐想。我们要哪一种辩论和公开,什么是充分条件,现在思考清楚,应该还不算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