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最近一期的《一虎一席谈》,邀请知名时评人郭松民先生对阵人称“范跑跑”的中学教师范美忠。这是一个很大胆的选题,因为范美忠明显处于“道德不正确”的境地,从舆论上来看,几乎处于人人喊“打”的处境(事实上,他本人也为此公开致歉了),因此,设置这样一个议题,与其说是“开放”,还不如说是“别有用心”:因为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范美忠不可能占领制高点,观众也不可能有太多的人认同他,但是如果从节目的效果来看,看两个辩手的表演,或者可以收获许多。
事实正是如此。时评人郭松民先生吃了大亏——这当然与他的表现有关。在节目中,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愤怒,公开对骂,气急败坏,拂袖而去,有失风度,这是令人没有想到的。范美忠虽然也在电视镜头前进行了对骂,但他是为自己辩护,他是作为一个当事人捍卫自己的“权益”,所以并不显得特别过分。倒是时评人郭松民,说理的纸,没有包住愤怒的火,以至于有些千疮百孔,令作为同行和朋友的我,扼腕。
一虎的狡黠,也不能以道德来评价。他合理地利用了规则,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这个不遑多论。不过,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时评人是以道德取胜,还是以理性取胜?现在任何一个新生事物或者突发事件,都少不了时评人的身影,可谓正说正有理,反说反有理,观点碰撞也成理。当时评人的观点说出了自己感之而不能言的东西时,我们会对一篇时评击节,当一篇时评刺痛了“我”,或者根本不能说服“我”的时候,“我”便可以不以为然。我们往往是借时评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聪明的时评人们,往往由于能够准确把握“事实判断”,巧妙运用“价值判断”,让自己的评论有助于对新闻的解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声望。但是,仅此而已。如果时评人们因此而认为自己成为道德的领跑者,除非你确实如此,否则,很可能就会被道德泡沫给淹了。
时评是张扬说理艺术的一种文体,作为操刀的时评人,本身并不天然地能够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在评说一件事的时候,要能够让你的“观点”立得住,需要合适的论据,有逻辑的说理。仅仅靠快意恩仇式的笑骂,恐怕只能获得一种阅读层面上的乐趣,而并不能影响到读者的观点,无助于对新闻事件的判断。时评人,靠的是清晰的观点、缜密的思辩,而不能靠道德的力量来让人“臣服”。
本来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从道德上,范美忠没有优势,从论辩的艺术来看,范美忠不应该比时评人更擅长。但出乎意料的是,时评人郭松民先生,太相信道德、太依靠道德,一味地试图以道德取胜,而一度让道德义愤遮蔽了理性,放松甚至放弃了说理的力量,结果,倒是让范美忠露了脸,让一虎和凤凰卫视捡了便宜。
这个节目给人的印象是,“不道德”(舆论认为)的范美忠,给时评人上了一堂课。范美忠们并不天然地就是言说的弱者,如何让他们服气,并真诚的道歉,需要的不仅仅是道德,而是基于理性的力量,让他们真正地认为自己在道德面前的失措是不可原谅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好在我们的确是进入了一个可以言说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时评人和范美忠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实。
(作者为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