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锴《美国2008总统大选观察》系列之十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希拉里与奥巴马擦肩而过,可能也与总统候选人资格一同错过了 |
5月对苦苦挣扎的希拉里而言本该是一个不错的月份,这位江河日下的总统候选人在4月的宾州初选中以十个百分点的优势完胜奥巴马,募款速度也随之飙升。另一厢的奥巴马则因为自己的前牧师赖特再度放话,煽动黑人对白人的仇视,让选民不禁怀疑曾声称与赖特“亲密如家人”的奥巴马是否心里想的和赖特是一个调调。民调显示,在5月6日举行的初选中,希拉里有望在印第安纳领先5-10个百分点,在北卡罗来纳则有望把此前落后的二十余个百分点缩小三分之二,全国范围内的民调也显示希拉里超过了奥巴马和麦凯恩。
希拉里利用5月6日初选反败为胜的可能虽然渺茫,还不至于绝望。如果希拉里6日的战绩能够如民调显示的一样,那么她就可能在当天初选中获得比奥巴马多的党代表票,并在气势上找回优势。希拉里还可以通过一州小输,一州大胜的结果向民主党人证明自己正在重新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奥巴马的竞选已经因为长期的消耗而显露疲态,并不能经受长期的考验。
然而上帝就是喜欢跌宕起伏的剧本,就如同1月新罕布什尔初选希拉里绝处逢生一样,奥巴马在6日初选的表现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奥巴马在北卡领先希拉里达14个百分点之多;而在希拉里领先的印第安纳则一路紧追,直到计票全部结束才以49%憾负——在按得票比例分配党代表名额的制度下,49%与51%几无差别。于是乎,对于前一周还在信誓旦旦的宣称自己将开始全面反击的希拉里而言,我们不得不说此前的种种利好只是回光返照。一州小胜,一州大败的结果正向她的竞选发出信号: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6日选举结果展示出奥巴马惊人的政治免疫力。奥巴马的牧师风波在2月曾经爆发过一次,作为奥巴马所在教会的牧师,赖特与奥巴马有着20余年的交情,亲密有如父子。而赖特在公开场合却屡屡向黑人煽动种族仇视,指责白人对黑人犯下的罪孽,目白人为雠寇,更宣称艾滋病是美国政府为了迫害黑人研发出的生物武器。种种耸人听闻的言论不禁让人怀疑,标榜族群和谐的奥巴马和他称为老师的赖特之间的20年交情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奥巴马在3月发表演说,以结束种族争议为主轴平息了这一风波,但在宾州初选过后,赖特又三次现身公众场合,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言论有错,更有火上浇油之嫌。奥巴马的选情再次遭受打击,虽然奥巴马迅速与赖特划清界限,严词谴责,但他寻求白人蓝领群体支持的计划已经无望。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选民都表示,种族争议对奥巴马的选情确实造成的了伤害。
但初选结果告诉我们的是,尽管大家都认为选民都认为奥巴马会因此事件丢失选票,但他们自己并不打算抛弃奥巴马。在白人居多的印第安纳,奥巴马仅以1万多票落后,充分证明了他对白人族群的吸引力犹在,虽败犹荣。种族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影响奥巴马的选情。相反,从另一个角度,奥巴马通过这起事件向民主党的高层们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只会空谈,没有经验的候选人,他已经具备了应对丑闻、争议并成功解决这些难题的能力。
对于希拉里而言,一个月来苦心积攒的一些政治资本再度付之东流。由于剩下的几场初选只能决定200余张党代表票,希拉里绝无可能追平目前两人150余票的差距,而在不受民意约束的超级代表方面,奥巴马也接近追平希拉里。希拉里要想取胜,必须首先尽力在剩余的六场初选中拿下至少六成选票,还要在自己普选票落后的情况下,说服七成以上的未决定的超级代表。就连希拉里自己阵营的人士也对此不报期望,更重要的是,大批超级党代表已经开始催促希拉里退出,其中不乏原先支持希拉里的党内大佬。自己阵营的松动对希拉里而言更加致命。
当然,希拉里完全有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在落后的局面下,退出对于希拉里而言没有任何好处,而等待下去,哪怕希望渺茫,如果奥巴马阵营犯下致命错误或爆出惊天丑闻,希拉里就可以实现绝地逆转。从另一个角度讲,将充分竞争的初选在50个州全部进行完毕,更是民主党对选民民意的尊重,也有利于在上半年强化民主党的能见度,让早早定局的共和党相形失声。在6月3日初选结束前,希拉里并不存在退出的必要。
但当希拉里结束了初选投票之后,是宣布退出还是继续缠斗到奥巴马胜出,则取决于她个人的政治判断。从目前的形势看,奥巴马在完成初选投票后虽无法获得过半党代表票,但也相去不远。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已经多次督促超级代表们尽早作出决定,在西瓜偎大边的效应下,奥巴马很可能在7月前即确保提名。如果希拉里仍想在未来的政治生涯中再创辉煌的话,最理想的模式应当是奥巴马在2008年参选但败选,希拉里代表民主党在2012年夺回政权。因为奥巴马若在2008年当选,2012年也必以现任总统之姿稳获提名,待得2016年希拉里已69岁,廉颇老矣。要实现这个图景就要求希拉里绝不能背上党内分裂者的骂名,同时也不能全力为奥巴马助选,其中的平衡并不容易拿捏。当然,如果希拉里对民主党的热爱超过了对总统权力的渴望,那么她当然会全力阻击麦凯恩,帮助奥巴马获得提名——目前很难看出希拉里有这样的打算。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希拉里的2008总统路,如果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应已宣告终结。这位女强人究竟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玉石俱焚”,留给奥巴马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将是接下来两个月民主党的最大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