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哈尔滨市民老滕因儿子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为了激励儿子,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
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除了让人对滕老汉演绎的“有志者事竟成”油然而生敬意外,除了让人一再地感慨于“可怜天下父母心”外,实在无法让人高兴得起来。
一个62岁的老人,照常理,应该退休在家巸养天年,做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本可以不用这么悲壮,这般吃苦,给儿子做这样的榜样。而老汉的儿子小滕本来也不一定非要上名牌的大学不可,他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人生,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必让自己父亲这样操碎心。但现实是,一切都走向了“本来”的反面。
走向反面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说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偏见,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社会竞争的压力不容忽视,有某些虚荣心作祟,等等。但更主要的原因却在于,我们选择成功的机会太少,通往成功的道路过于狭窄。
过去,读书人只能靠科考以图咸鱼翻身,别的路途似乎只能让人感叹“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而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宽阔了不少,机会也多了起来,譬如可以经商,可以做自由职业,可以创业,可以打工……可是,这种选择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可能并不比考大学,甚至考上名牌大学高多少。当一个人要开一个小店子,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足可以激发你去“发愤读书”,因为只有这才是最保险,最有效,最光彩,最可行的成功之道……
是的,考不上大学,我们做什么?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就只能是一济精神自慰。于是,现实挤压家长,家长挤压学生;于是,暴打子女致死,“我给你考一个看看”等等新闻,就接踵而至了。
这一切都是缘于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还不够宽阔。成功不光靠“个人奋斗”,社会在为人们通向成功的路上创造了什么条件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