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幅充满尴尬和讽刺的画面:庄严肃穆的祭祀大典还在余音袅袅,转瞬就变成了市民哄抢鲜花的狂欢——在黄帝陵前,那些本来是用作祭拜和装饰用的鲜花,在公祭大典结束后立刻成了市民哄抢的目标。(4月9日《成都商报》)
有人说,当地民众素质低,爱占小便宜。
所以说到底,鲜花被哄抢,还是因为这种由地方政府一手策划和导演的“公祭大典”并没有获得民众的真正认同。民众过来看拜祭,看一干人行礼如仪,无非是抱着一种看热闹,图新鲜的心态。尽管参与祭祀的官员和老板们一脸庄重,但在围观民众的心中,却没有唤起任何真正的神圣和庄严的感觉。
民众对这类“公祭大典”不认同,正是由这种公祭大典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虽然官员们在祭祀的时候穿得有模有样,骈四俪六的祭文读得字正腔圆,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又何尝有一点点对祖先真正的尊敬呢?“公祭搭台,经济唱戏”就是他们主办这类活动的真正用意,而且他们也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民众稍一思考就会明白,他们在公祭活动中给“黄帝”安排的角色不过是一个陪酒女郎而已,唯一的作用就是为他们谈生意提供一个合适机会和温柔的氛围。官员们都是这样,又有什么权利苛求民众呢?
在各地的名目繁多的公祭活动中,不少官员以为,只要舍得烧钱,把仪式搞得隆重庄严,就能对民众产生震慑而使他们产生敬畏。然而他们没有想到,民众对此早就洞若观火,知道他们是在玩假的,所以也就没有把它当回事。哄抢当然是闹剧,但不少公祭本身也是闹剧,以闹剧始,以闹剧终,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