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正如火如荼地商讨如何“打劫银行”,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原来,这是任课老师在对之前布置的作业进行点评,何老师表示:这是国外的教育方式,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方式。
由于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力,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因此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3月20日《信息时报》)
我国的很多大学确实存在教学方式呆板乏味的问题,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值得提倡。但新颖的教学方式,不能成为放纵教学内容的理由。诚然,让学生们做“打劫银行”的计划书,并不等于赞同他们去抢劫,也很可能并不会因此而培养出几位抢劫犯,甚至也许能提高学生做计划书的能力和一定的想象能力。但任何“模拟”教学内容都不应该违反正常的道德秩序。
大学生是成年人,但成年人就不需要正确的道德指引了吗?认为成年人就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这样的结论真的可靠吗?如果确实可靠,那么多的成年人犯罪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教学伦理永远高于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加上以良好的教学伦理为底线的健康内容,才是一流的教学。用“打劫银行”来搞教学,从好的方面来说,是追求新颖;从坏的方面来说,是无视教学伦理的体现。
这位老师声称“打劫银行”教学手法来自哈佛商学院,但真的来自哈佛吗?他的这个说法并没有提供切实可信的证据来源。我们知道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教学目的极为明确:“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管理人才——公司总经理。”而且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学模式一般是案例教学,这些案例往往都是商业上的经典成功和经典失败案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从来都是重视商业道德的:“它会通过很多案例告诉你,要做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标准的管理者。商业道德的教育一直就是哈佛商学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的“打劫银行计划”,其商业道德何在?
哈佛商学院的精髓是严谨的案例分析,是对伦理道德的恪尽职守,《哈佛商学院案例精选集》中就有《伦理化商业决策》的内容,那才是正道。所以,“打劫银行”的教学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小术”,如果将其等同于哈佛商学院教学方式,绝对是一种可笑的误传和误解。
(责任编辑: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