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折腾。折腾的原因,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不得不折腾。而在各种各样的标签中,地域标签可以说是让每个人都领教过的。
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的大学时代,各地精英集中于一所大学,个人矛盾马上升级为地域矛盾,许多单个人的事情很容易被升华为对地域的不满。
这位仁兄错就错在不应该把球迷的事戴上地域的大帽子,这顶帽子是谁也不愿意轻易戴上的。把少数人甚至个人的不怎么好的行为,扩大化,标签化,最终地域化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实在是不能碰的“死穴”。
跳出中国内部,从更大范围看,就更有味道。日本超市里出售的饺子出了问题,于是当地媒体不管这是日本的牌子、日本的工艺、日本的在华全资公司生产检验,最后又在日本销售的,就颇有心机地贴上个标签,叫做“中国饺子”,一下子自己的问题就变成了地域问题,别人的问题。
其实在地域上的误导在日本已经相当泛滥。最近有日本人写书《M型社会》,其中特别提到日本人对本国产品的“高品质”的盲目信赖,导致假冒日本货应运而生。从澳大利亚进口芦笋、马铃薯、花椰菜,然后标榜是北海道生产的。直接标示“产地为朝鲜”的玄蛤没人要买,但只要把它埋在日本海滩一小段时间,再标示为“(日本)国产品”,就大受欢迎。从中国进口的洋葱,把泥土洗掉,再分级筛选一下大小而已,就变成了日本出产的淡路岛特产洋葱。
卖高价的时候就是“国产品”,一旦出了问题就马上还原为“舶来品”,日本人的这笔买卖倒是挺划算的。真的希望人们能更客观一些,个人的事、个别商品的事不要忙着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我们有时候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举一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