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消息,为着力改进提高《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日前决定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并召开新闻联播编辑部成立大会,部署改进提高《新闻联播》工作。(《重庆晨报》2月4日)
《新闻联播》开播30年以来,逐渐演变成国内最为资深的新闻品牌栏目,且收视率长期蝉联全国第一,因而,它的一举一动,甚至一笑一颦,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
如今,《新闻联播》从内容到形式,又要进行规模空前的“变脸”,无论是从组织、策划、编辑上,还是从编排以及言论上,都制定出较为详尽的规划。我想,此次央视著名品牌栏目“大手术”,不仅会实现其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是,改版后的《新闻联播》将会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心声。
然而,笔者觉得,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对《新闻联播》改版的思路很清晰,谋划得也十分到位,但是,毕竟,这个改版思路是站在宏观的视角,来把握的,缺乏微观、细线条的筹划和勾勒。做为一位长期关注《新闻联播》的普遍民众,愿意站在微观的角度,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对《新闻联播》“变脸”,提几点较为具体期待和愿望。
一方面,要让普通老百姓唱“主角”。前几年,《新闻联播》曾有过不小的改革动作,比如减少会议报道,控制条数和时间,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不过,至到现在,《新闻联播》仍然未改变领导人、会议唱“主角”的特点,反映底层百姓生活的鲜活新闻始终处于“配角”地位。
而在以民生与和谐为主题的新时代,《新闻联播》务必要做到:不仅要反映上层的声音,更要传递底层群众的呼声;不但要报道国内外大事,更要反映百姓身边发生的小事;不仅要报道重要会议内容,更要报道与民生休戚相关的事件。只有让百姓充当“主角”,《新闻联播》不但会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能达到党和政府满意、老百姓欢迎双赢效果。
与此同时,打破陈规,形式上要创新。长期以来,《新闻联播》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人事变动、对外发布的重要传播载体和平台,这种功能定位在无形中形成了“死板有余,灵活不足”的特点。因此,我的意见的,今后《新闻联播》一定要打破常规,形式上要追求创新。比如,在编排方式,要改变旧有传统模式,不要总是先国内、后国外,先时政治经济,再文化体育,虽然这种编排方式层次分明,却不能反映重点和突发新闻。再比如,《新闻联播》主播要追求丰满的个性,不要清一色的正襟危坐,给人呆板的印象。
此外,还要注重细节的改进。譬如,目前像港澳台以及国外电视新闻栏目,大都在荧幕上同时打出清晰的字幕,便于观众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可是,央视的《新闻联播》,从未打过字幕,这无疑给公众,尤其是聋哑人收看新闻,带来不少麻烦。虽然这属于细节上的操作,但是央视作新闻频道的龙头老大,更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欠缺和瑕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