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从网上看了《色戒》的完整版,深为未经删节的大胆表演震惊,还是李安先生的胆儿大呀——如果不是有故事情节,整个就是一部三级片。”
1月7日的《上海证券报》上,题为《英雄精神:一个民族最珍贵的财富》文章接下来说:“如果一定要拿《色戒》与三级片比,那就是看完后的感觉很不舒服。
”“(电影里王佳芝的原型)郑萍如虽属国民党军统战斗序列,但其刺杀行为总还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如果正史忽略了,也很正常,因为间谋战是暗战,知情者少。但如果去写,却把一个抗日烈士写成这个样子,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把杀人不眨眼的汉奸刽子手写成有情有义的美男子,让人心里更不舒服。”
尽管我不理解作者是怎么“偶然从网上看了完整版”,但我愿意尽量理解“完整版”给作者带来的不舒服。本来,这部电影的导演为了让电影审查部门舒服,为了让《英雄精神》一文作者这类观众舒服,大刀阔斧地把表现人类两性的镜头删了个一干二净。我估计,李安心理并不舒服。我喜欢将心比心,我的领导删我的文章一段话或几个字,我心里都不舒服。一个电影导演认认真真用心拍的几十分钟镜头删了,他会舒服吗?李安是为了让国内的电影官员和某些观众舒服,才牺牲了自己的舒服。偏偏有人放着舒服不舒服,删节过的电影不看,跑到网上去看“三级片”,还欲盖弥彰地打出“偶然”的幌子,让我感觉有点不舒服。
小说《色戒》我看了两遍,电影完整版未看过,电影删节版也未看过,专门看了被删节的电影片断,当然不是偶然的。就是有好奇心,看看导演到底删了什么东西。
这位把《色戒》完整版比作三级片的“看了不舒服”先生,显然是看过三级片的——是否“偶然上网看过三级片”姑且不论。他看过三级片没说不舒服,看过《色戒》就不舒服了,因为电影原型涉及到了抗日烈士与汉奸刽子手。他把电影当历史教科书去看了,把艺术的真实当成了历史的真实,这就没法舒服了。
也许他想让李安拍成类似前苏联小说改编的电影《第四十一个》就舒服了。一个前苏联红军女战士押送白匪军官,路上有了男女爱情或情爱,有没有性爱我偶然忘了。后来,白匪军官逃跑,红军女战士毅然决然地将其击毙,这是她打死的第四十一个敌人。如果李安的电影里,整个倒过来,王佳芝的床上功夫让易先生折服,易先生乖乖地跟着王佳芝回重庆向军统头子戴笠自首,弃暗投明,二人双双返回上海,战斗在敌人心脏,易先生用汪伪政权的公款为王佳芝豪爽大方地买了一大堆大钻戒,花光敌人的公款可以从经济上沉重地打击敌人,不知道这样的话,能否让“看了不舒服”先生舒服一点?
为了让先生更加舒服,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电影的时空关系与人物背景全换过来。汪伪的丁默村派女特务去重庆刺杀戴笠,戴先生“床上功夫令作为行刺者的女主角折服,而为其买钻戒的豪爽大方也令行刺者心仪不已。最终行刺者放弃了自己的使命,关键时刻向其示警,使其逃脱,自己则被处决,香销玉殒。”把抗战时期的军统头子写成有情有义的美男子,你舒服了吗?那时节,戴笠在歌乐山包养的电影明星胡蝶,也不妨穿插在故事中,醋海情波,看后说不定全都舒服死了。
(责任编辑: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