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月1日起,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该准则对馒头在感观方面要求馒头形态完整和美观,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没有褶皱、斑点。据悉,该准则只对小麦粉为原料的商品馒头有效。
按理说食品有标准,一则利于消费者健康,二则利于行业规范,应该予以鼓励才是,但是,当一种标准不切实际时,就不免要成为笑谈,“馒头标准”就被一些人认为是2008年第一笑谈。说不定在“馒头标准”之后,几年前的“馒头管理办”又会重现,“中国馒头协会”成立也有可能,因为要落实“馒头标准”嘛。
之所以说“馒头标准”是“搞笑标准”,不仅是因为卖馒头的觉得“可笑”,而是因为有几个搞笑点:一是对馒头形状制定标准实为荒唐。标准规定馒头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没有褶皱,这显然是霸王标准。在吃馒头长大的笔者看来,标准制定者根本就不懂中国的馒头文化。在笔者的家乡西北,仅馒头的形状花样就有数百种,每一种花样都有很多讲究,可以说,馒头形状在一定程度上记录着中国的部分民俗文化。对馒头形状搞标准,实则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破坏。
二是对馒头的气味和水分搞标准也无聊。对于馒头的气味和水分的多少,不同消费者有各自不同的口感需求,强求一种标准就是对消费者饮食选择权的剥夺。只能使得馒头的大小、口感变得越来越单调。
为何会出现如此搞笑的标准呢?在笔者看来,表面上是为了和现在流行的各种“标准”看齐,是为了防止面食中的有毒添加剂影响到消费者健康,实际上,是为某些企业垄断馒头市场做铺垫。笔者甚至担心,“馒头标准”出台后,一方面会对加工销售馒头的散户造成影响,因为这些群体大多都是低收入群体。另一方面,馒头的制作设施如蒸笼以及添加剂、包装也很可能出标准,这些标准最终的好处都让利益集团得了,老百姓只有埋单的份。据悉,这一“馒头标准”虽然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但并不是由食品研究机构在大量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的,而是河南某企业牵头起草的,显而易见,这个标准是企业图霸市场的一种武器,绝不是出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如果非要说是为消费者,那么标准尊重消费者的意愿了吗?为何反对声一片?
笔者以为,针对一种食品出台标准,首先要了解这种食品的文化,不能以标准来抹杀文化;其次要尊重消费者,既包括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又包括消费者的口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国家标准应该更科学、更合理、更实际,当国家标准被当成“搞笑标准”传播,这样的标准还有何公信力可言?再问,搞国家标准是为了出口馒头吗?就在本文收笔之时,忽闻负责实施“馒头标准”的国家粮食局声称规定馒头形状是无稽之谈,随后进行公开解答。但笔者以为,即使取消了馒头形状标准也很荒唐,因为对馒头气味、水分的规定也很无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