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社科院举行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一个消息让人不安,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家庭和国家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五分之一未就业,这样的事实,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就业状况是不断改善的。据《社会蓝皮书》介绍,前几年,我们每年新增就业约900万人,近两年,这个数字提高到12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但是,如何解决结构性失业,特别是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就业不足的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太多的办法。
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大学扩招有关,就业不足是供需矛盾的直接反映。客观地说,这样就事论事的看法相当短视。因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先导行业,经过多年扩招,我国的高校毛入学率才达到20%多,比起发达国家,比起周边的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我们都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说,我们不能够停止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至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不足的问题,应该由我们的各级政府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发现需求、创造需求等方式来逐步解决。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而不能把责任全都推给市场。今年刚刚施行的就业促进法就明确规定,“政府要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把就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显然,这当中就应该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只要政府对这件事情真正重视起来,大学生就业就会有显著改善。去年3月,深圳市长许宗衡曾经给深圳人事、劳动等部门下了“死命令”,“户籍人口大学毕业生全部解决就业问题,年内必须解决。”不久,这些大学生就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可见,政府的重视程度,对大学生就业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次,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需求。十七大提出,我们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现在,各级政府的预算都在向社会事业倾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加强与高校的沟通,把自身需求尽早反映给高校,将会对社会事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产生同步推动。以深圳为例,仅仅是社工一项,未来五到十年,每年就需要一万人,现在是有钱有岗位,就是找不到人。如果把深圳的数字放大到全国,总量就会相当可观。
而在具体的产业发展中,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会成为吸纳高端人才的高地。拿中国的城市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就业状况相比,我们的产业差距主要是服务业就业比重低,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比较低,而受此影响,是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较低。2006年,我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0%,而全球平均数已是62%。现在,很多城市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未来几年,如果我国GDP年均每年只增长8%,服务业比重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2010年比起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将新增4万亿元,这个数字,包含的新增就业就可以超过2000万人。
此外,加快制造业本身的升级,也是一条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出路。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产业档次低,劳动密集。现在,国家正在力促制造业产业升级。如果升级能成功实现,从企业内部来看,将会产生更多的研发、设计、管理、营销等高端岗位,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将向社会购买更多的高端服务,对社会就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可见,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每年500万大学毕业生远远不够。我们面对的问题,绝对不是总量的过剩,而是如何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互动,让人才更加体现社会发展的前瞻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