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当33岁的安德里亚·兰格就任德国什未林市市长时,曾被公认为政坛新星。然而12月11日,他却被迫辞职。原来,安德里亚自今年1月起便经常光顾当地妓女伊莎贝尔·科波,由于财政状况陷入困境,被迫将一台笔记本电脑“抵押”给了后者,用于冲抵“嫖资”。
不想,警方不久前在一次扫黄行动时,在伊莎贝尔住处意外查获了这台电脑。由于电脑中存有大量市政机密文件,安德里亚不仅因性丑闻名声扫地,而且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见12月16日《南京晨报》)
德国市长嫖妓,而且还用带有市政机密文件的电脑抵押嫖资,这无疑是一件有轰动效应的政治丑闻,如果硬要上升的意识形态高度的话,我们或许还能得出资本主义政治腐败、官员生活腐朽、作风糜烂等结论。即便不“上纲上线”,仅仅从娱乐的角度,也完全可以博得“哈哈一笑”。但是,如果对我们对这条新闻的“消费”仅仅停留在作为茶余饭后“开心一刻”的谈资,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信息浪费。其实,如果逆向思维或者换向思考一下,我们也能从体会到这条资本主义“政治丑闻”中的正面意义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积极成分,这将有益于我们的治国“平天下”或建设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
首先,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德国政府对“一把手”权力制衡的真实有效性。安德里亚作为堂堂的一市之长,并不能一手遮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是非常平凡甚至窘迫。他不仅无法像我们一些“一把手”那样“潇洒”,那样“出手大方”,那样“家外有家”,或者像民间顺口溜讽刺的那样“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而且没有什么作“一把手”的“油水”。不仅不能靠“要想富,动干部”来获得像黑龙江原绥德市委书记马德那样数千万的“卖官”收益,而且也没有房地产女老板或者宾馆女服务员之类的“红颜知己”愿意主动投怀送抱,哪怕是直截了当的“性贿赂”恐怕也没有。在几乎是清水衙门似的情况下,安德里亚只有采取“市场化的手段”,通过相对“合法”的渠道去“泡妞”了,而且还“寒酸”到拿电脑抵押的地步。在这位德国市政府“一把手”的看似荒唐的“尴尬”里,我们也看到了德国对政府一把手权力制衡的有效性来。
其次,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德国警察部门的毫不含糊的秉公执法作风。作为一市之长的顶头上司换了点“八小时以外”的“个人生活细节”上的“小错误”,当地警察部门不仅不“配合”市长的工作,维护上司的声誉,不“为尊者讳”,而且还“一秆子到底”,顺着一台手提电脑的线索,“牵出藤来摸出瓜”,最终让顶头上司东窗事发而引咎辞职。如此,我们也可体会出德国,至少是承办这个案子的警察,人家是真正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这个案件中看到很多,诸如舆论监督的有效、反腐的有效、官员引咎辞职的有效等值得借鉴的因素来。在舆论监督上,市长拿带有市政机密的电脑抵押嫖资的“负面新闻”没有被当地的有关部门“捂着”“压着”或者对媒体“无可奉告”,而是任由媒体“揭黑”并最终成为国际性“丑闻”。在反腐上,从10月30日安德里亚被警察查出电脑线索来,到他12月11日引咎辞职。整个腐败案的了结仅用了不到两周时间,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时间消耗,更不存在边腐边升的可能,其查处速度比起造成171人遇难的黑龙江七台河矿难,其责任人时隔两年才受审的执法速度来不知要神速多少倍。在官员退出机制上,从2004年至今3年来,我国引咎辞职的官员只有305人,引咎辞职人数占官员总数不到十万分之一,而从安德里亚出现性丑闻马上引咎辞职来,我们也可看出,德国官员的退出机制并不是停留在条款层面或者仅仅来“吓唬吓唬”的。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