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习惯了说垄断企业职工收入太高,这个高,建立在与其它行业从业者收入对比的基础上。来自《人民日报》的消息说:我国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已超过4.88倍,并呈现出进一步拉大趋势,而国际上公认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
但如果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我们就会发现,即便是垄断企业的职工收入也并不是高得离谱。新闻中列表显示:烟草制品业为年均46725元;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为年均31179元;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为年均34262元,扣税扣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障费用,月收入不过在2000-3000之间,也没高到哪里去。
而且,依据统计学原理,在统计范围内,多数人的收入会低于平均数值。此前,曾有报道说北京市六成劳动者收入达不到平均工资标准,在统计层面上,是很正常的结果。
这还是2006年的数据,应该是工资调整以后的数据。2005年以前,我曾长期在中石化下属的江汉石油管理局生活,印象中,江汉油田的普通职工收入远没有统计显示的那样高。双职工家庭,在企业驻地,小城潜江生活,可以说日子过得比较宽裕,却不能说很富裕。
垄断企业职工不过如此,其它行业从业者的生活窘境可想而知。又如表中显示:零售业为年均14107元;纺织业为年均11964元,拿到手的现金收入,大约只可能有800-1000元。同样,依据统计学原理,行业内多数人的收入应该还低于此数。
我一直忘不了在江西余江汽车站与一位劳动者的对话。2007年6月,我在车站候车时看到一块房地产企业的广告牌,县城内新开发的一处楼盘标价950元/平米,我问那位劳动者还是不是那个价,她回答说涨了,涨到了1050-1100元/平米。我随口说,那不太贵,您一个月收入大约就能买到一平米了吧?她回答说:哪有这么高啊,除了公务员,余江没几个人的工资有1000块钱。换个垄断企业职工到余江,年均收入3万多点,亦如江汉油田职工在潜江,能过得很宽裕,却不是很富裕。
我们现在或者还可以说,垄断企业的工资发放情况不够规范,却不能说,垄断企业的职工收入太高了。在这样一种消费水平之下,月收入2000-3000元,能算得上高吗?顶多,只能算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经济的最大目的,本来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现实生活水平,如果劳动者收入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发展陷入了误区。
也就是说,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垄断企业职工收入过高,而是其它行业从业者收入太低了!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过大,建立在其它行业从业者收入过低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垄断企业职工收入过高的基础上。
单纯指责并打压垄断企业职工收入,确实能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但结果是大家一起过苦日子,是比较消极的解决办法,因为垄断企业职工的合法收入也并没有远远超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上。而且,即便在垄断企业,普通职工何曾能捞到多少“灰色收入”!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是能够,也应该促进全体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还强求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是不人道的。
垄断经营机制诚然需要改革,垄断企业的工资发放必须规范化、透明化,主要是解决在垄断企业内部存在的“干部收入往天上飞,职工收入奔地狱去”的问题,但改革与规范的前提是至少保持普通职工现有的公开性质的工资水平不下降,不能再降了。在此前提下,最积极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其它行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尽可能多地为企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创造条件,引导、扶持企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其它行业从业者收入的迅速提高。并致力于基本福利制度建设尽可能让低收入群体的日子过得更舒适一点。其它行业从业者的收入提高得快一些,结果,同样会是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趋向合理化;结果,是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让更多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而不是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生活窘境,才真正是整个社会努力的方向与希望达到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