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名人言论

文化普及需要更多的力量

  现在,传统文化热似乎无处不在。譬如说《论语》,不管是大学的教授,还是北京的保安,都可以就此出一本“专著”,且不乏大卖的可能。这些“专著”,大多被媒体、学界定位为“心灵鸡汤”。

  依我来看,无论怎样,传统文化热是好事,普通人对本民族的历史、典籍产生兴趣更值得鼓励。

对历史、典籍的探索,就是

  要寻找一个大家共同认同的根,建设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互相认同的群体,或者说大家共有的文化。当大众对传统文化抱有一致敬意的时候,更重要、更紧迫的任务是知识普及,而不是关于学术纷争的“情绪”普及。

  读者喜欢不喜欢什么,媒体和学界都有引导的责任。“心灵鸡汤”似的解读定位不在学术上,而是传播,是励志,承担的是另一种“责任”。这和严肃的学术研究不同,但并非与学术研究完全无关。

  解读经典时,真正通俗而不低俗的东西,背后是有艰苦而高深的学术支持的。现在有些有真学问的历史学家,看到别人在解读传统,戏说经典,常不屑一顾。其实,真希望这些学者在沉下来做学问之外,也走出来,去电视上讲一讲,或在报纸上写一写,像做科普工作一样,做一些文化普及工作,教别人读一点东西,想办法把自己的学术传达给公众。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的传承,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知识和教养层次。

  做学问的人,不把想法传达出来,某种程度上等于没有想法。你自己认为有很多高明的见解,烂在肚子里,不是可惜吗?受众的甄别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以兴趣为导向,不是以知识为导向的。你讲得好听,他就听你的,不是说觉得你这句说得比别人更符合原著,就听你的。

  面向普通读者、观众的传播需要技巧,不讲技巧的传播,效果就会比较差。比如说,我们的一些历史专题片就像展览馆的通史陈列,总是讲生产工具啦,用火啦,发明了青铜器啦,而不是讲一个活生生的历史,缺乏对生活世界的描述。其实,历史专题片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建立起对传统和历史的认同。它应该能回答:我们是怎样走到一起,怎样成为一个民族,怎样成为一个国家的;它应该告诉观众:相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我们为什么是“自己人”。

  很多时候,不要小看这些“术”的东西,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责任编辑:李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