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还没来,中国的白领便已经开始大甩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最后演变成了一个笑话。这两天新闻里说,社科院开始澄清这个报告并非官方发布,而且“正在追究始作俑者的责任”。
不过,无论官方还是非官方,相关统计报表、报告和公众预期有出入是显而易见的。费正清先生曾经这样形容往日的中国:“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是记者的天堂、统计学家的地狱。”如今,中国的“数目字管理”的确是有了大进步,各种指数层出不穷。只是,种种迹象表明,费先生的话至少说反了一半——将“统计学家的地狱”改为“统计学家的天堂”或许更准确些。
一夜吹开花千树,春天来得很突然。一觉醒来,许多人发现自己的领子被漂白了。“满城尽带白金领”,像这样写满善良祝愿和奇妙想象的白领标准报告,显然应该归属于文学的范畴了,如果文学还不够准确,那么就在前面加上“奇幻”两字。
白领奇袭,许多地方蓝领几乎全军覆没。然而,对于这场“白领分封”,人们并不领情。众所周知,以中国人特有的语言天赋,“全家”后面捎上任何一种职业都会变成脏话。而这个“标准白领”报告却要告诉每个人——“你们全家都是白领!”
不可否认,和世界上许多文明国家相比,今日中国人有着更为强烈的“白领情结”。对于许多人来说,白领无异于“幸福”的代名词。对于大多数“奋斗”的中国人来说,理想的领子变迁无非是“从无到有”,“从蓝到白”的过程,所谓“我是白领,或者在成为白领的路上”。在过去,中国农村人口曾经占了总人口八成。对于乡村“无领农民”来说,他们的孩子最初的梦想可能只是在城里谋份有领子的工作,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果有朝一日能和城里“蓝色的大多数”一样继续漂白蓝领那就更好不过了。背后逻辑链条是,即使现在过得不如人意,能够成为白领总还是件有希望的事情。
当然,人们对这次“标准白领分封”不领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白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幸福内涵,而白领报告也因此成了“有错的替罪羊”。所谓“一穷二白,白领真白”,且不说刚刚出现一点生机的中产阶层被高昂的房价掏空了家底,到如今报告书上的“标准白领”们辛苦十年都可能交不起一个普通房子的首付。
也许是谐音的缘故,这美丽的“白领”常让我想起白朗峰(Mont-blanc)。这座欧洲最高的山峰原义即为“白岭”。显然,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领代表着他们关乎幸福的某种想象与高度。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这个标准白领报告是如何做到了“惹是生非”:你过得也许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你相信有朝一日会过得更好。你远远地望着白朗峰,宁愿为之劳碌奋斗,坚信有朝一日你会走上幸福的山坡,然而这个标准白领报告却将你平地上的一地鸡毛PS成了皑皑白雪,并由此断定你已经稳稳地坐在了幸福的雪山上。
那一刻,幸福不幸福由不得你自己切身感受,有人已经给你把命算好了。只是,和传统算命不同的是,以报告“算命”不仅要算你将来的好命,更要算现在的好命。而且,它若不报告,你可能还被好命蒙在鼓里。
(来源: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