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有名篇《骂人的艺术》传世,其中详细铺陈了骂人的十个要点,实在是古今中外关于骂人的经典文章。其高明处就是总结铺陈,把各种应该在骂人中注意的问题总结得很好。唯一遗憾的是,梁实秋先生毕竟是文人,总结出来固然精彩万端,但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却是万中无一。
比如说,最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孙福喜在做客华商网的时候,谈及“丝绸之路”的起点问题时过于激动,以至于口不择言云:“那么在座的各位有几个生日呀?他妈生他能多次吗?只有一次。在座的全是谁,河南的哪个人他妈生了他两次呀?”这就是颇有违梁先生教诲的骂法。至少“出言典雅”是不够了,“旁敲侧击”直是谈不到,“态度镇定”也无处可寻。至于这句话文法错漏之处,已经到了情何以堪的程度,简直是惨不忍睹。
当然,纠正其骂人语汇的文法错误不是大家的职责,只是觉得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官员之口似乎不是那么妥当——事实上出自什么人的口中都不够妥当,不只官员。何况这个官员还是文物部门的负责人,头衔上甚至有国际的字样。其实,这事挺愧对这个头衔的,要是他用英文中那个“F”打头“K”结尾的单词,说不定技术含量还能高一点。
至于令该官员这么激动的原因,在旁人看来其实是件不太值得大动肝火的小事。就是当年“丝绸之路”到底是从西安起始的,还是从洛阳起始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只有学术上的价值,学术上即使争论起来,一般也是用“汝,王八蛋也”之类的话,真是未必这么动肝火。
如果不是学术的争论而出言不逊,恐怕就是个利益之争了。我们知道,悠久的文化除给了我们众多的旅游资源以外,还有更多的旅游浆糊。比如诸葛亮的故居就有好几处,巨鹿之战到底在哪里打响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很多这种争论后面,其实都是当地的地方利益之争而已。所以,即使主管文物的官员口出粗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哪怕这个位置当年被称为“雅流”。
但实际上这个争论发生在这么两个城市之间,实在是件很扯淡的事情。西安自然不用说了,洛阳也是中原故地,两个文物大省为了一个丝绸之路的起点而用此粗俗不堪的比喻,即使挣到了名分,也是失光了身份。古人文化悠久灿烂,并不是后人大开粗口的理由嘛。何况后世为争祖先的辉煌越不择手段,就越显得像个败家子,自己没本事创造财富,对于一个祖传古董大打出手。
所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西安代表队看来最好自动退席吧。如果靠骂街就能争取到这种丝绸之路起点的荣誉,这个世界未免荒唐了一点儿。当年大唐通西域的时候,是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的,要是他们一路喷着唾沫星子,不知道还有没有现在这条丝绸之路供后代来争夺它的起点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