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者郑在书计划发表一篇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的论文。他认为《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这条新闻在网上又引发了大量口水。
此事要从两面来谈。一方面,中国的上古神话本就十分复杂。而殷商王朝的先民也是从辽河流域南下中原的,殷商的早期文化是否与其近邻半岛上的朝鲜族先民们发生过什么样的交互影响,如今恐怕很难说清,韩国这位学者郑在书的说法也不能说是完全空穴来风。
另一方面,“东夷”概念形成于周王朝,泛指当时中央政府管理区以东的各族,包括部落和民族,看地图我们就知道,东夷各族后来大多融入了汉族。另外一些则形成了满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郑在书因为朝鲜族是东夷的一枝,就把东夷诸族的所有文化成果都归于韩国,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不过,对于这类问题进行情绪激动的辩论,大骂对方“意淫”,我现在却没太多兴趣。因为我现在非常怀疑:这类观点是韩国人普遍的看法,还是只是一小部分“愤青”的幻梦?
国内媒体对此类新闻的报道方式颇有问题。这类报道普遍地只传达一方的观点,而没有反对者的声音。而且往往非常的煽情,有刻意制造争议吸引眼球的嫌疑。因为据我所知,韩国国内史学界对于其民族主义过于强烈的历史教育,也不是没有不同的声音。韩国历史学家林志弘就曾多次批评:韩国的历史书为了建构强烈的民族主义,有一种“起源崇拜”情结——喜欢把什么好的东西都说成最早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先发明的,却避而不谈其争议,这是有问题的。
其实,哪个国家都有“愤青”,中国不也曾有一位博士声称:对二次大战有贡献的只有两个人,即斯大林和毛泽东,把罗斯福和邱吉尔一笔抹去了么?对于“愤青”的言论,我们要听,也要理解,但是,却不必把这些言论夸大为整个国家的观点。如果只报道一国“愤青”的观点,却不报道此国那些温和者的言论,只会造成误读,并进而引发本国的“愤青”升温。这样循环往复实在没有意义。
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