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先前因参与慈善捐款不热心、上交个人所得税不积极而受到谴责,背上了“为富不仁”的恶名,而近日象云南旧堡村“煤老板”夏耀周捐款行善的义举又倍受争议,被认为有“追名逐利”之嫌疑。国人对富人的复杂心态由此略见一斑。
行善到底难在哪?难就难在做善事的人不多,评头评足的人反倒不少,远没有形成认同和鼓励富人行善的实质氛围。国家提倡富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先富帮后富,涌跃回报社会,但在这样一种客观环境下,除了有组织的公益活动之外,富人行善的任何“单打独斗”都可能受到“格外关注”,甚至另眼相待。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些人对行善之事无动于衷,却偏偏喜欢琢磨行善之人,什么事都要问个究竟,从小处着眼、从坏处着想。或许他们并无恶意,只是不太相信这世上还会有人白白行善,尤其是富人行善必定另有所图,因而总带着怀疑的眼光。不过,当前最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争论,少说一些废话,多做一些善事。
行善本身并非难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予需要帮助者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过顺手之劳而已,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一颗行善积善之心。故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行善,有能力行善,也该行善,并在需要帮助时同样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在指责富人的时候,我们问过自己行善了吗?
富人去掉一个“富”字还是人,我们不必对富人善举过于苛求,如果拿着放大镜去挑三捡四,就连我们自己也必定“伤痕累累”。 世上本就不存在百分百绝对的完美,富人行善纵使夹带其他想法也情有可原,只要别损害了合法权益、别辱没了人格尊严就好。倘若违法了,自然有法律来解决,我们用不着为之瞎操心。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那也是制定完善的事。总之有两点千真万确,一是做善事没有错,二是做总比不做好。
乐善好施、互助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诋毁美德和抛弃美德同样令人痛心。善举理应受到社会的崇尚和宣扬,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也绝非坏事,妄加猜测实属不该。毕竟人家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是辛勤劳动的果实,凝聚的是汗水,传递的是爱心。
行善之举多多益善,别让所谓的“完美”阻挡了爱心传递。假如人人都献上一份爱心,相信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