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今年国内有108个城市参与其中。对于“无车日”,我是赞成的。然而,对于“无车日”中一些城市的做法,我却觉得有些不妥。
翻开这几天的报纸,参加“无车日”的城市大都公告市民,在这一天要对部分路段进行交通“管制”、“禁止”私家车在主城区行驶等。
老实说,我不太明白,作为一个行动“倡议”,凭什么“禁止”别人行车且“管制”交通?
“无车日”诞生于1998年的法国,时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在这一天弃用私家车。一年后的同一天,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无车日”活动。可见,从一开始,“无车日”就出自于市民的“自愿”,而非权力部门“强制”和“管制”的结果。
“无车日”在我国得以施行,也并非缘于相关部门出台了什么规定,而是去年11月建设部向全国发出倡议,于是参加“无车日”的城市遂签署了《承诺书》——自始至终,可以说也是一种自发行为。
从法律上讲,交通管制是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命令的形式发布的“通知”。一般是由于集会游行、大型运动会、道路桥梁建设、救灾等需要,限定交通路线、车辆等的要求。“无车日”显然不包括其内的,而就其“出于公民自愿”这点来说,也并无实行交通管制的必要。其实,我相信,即使“无车日”当天不实行交通管制,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也有相当部分车主主动拒绝开车。
毋庸置疑,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言,当前中国环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众参与程度太低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引导公众参与的过程中,也要谨防“强制参与”。比如说,公众有少开车的权利,但也有充分使用汽车的权利。所以说,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应该循序渐进,而不能急功近利。
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环保运动,“无车日”的本意是倡导“无车”概念,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汽车对交通造成的压力。“无车日”活动不是一场环保秀,也不是一项政治任务。“无车日”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全民环保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将“无车”理念融入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这才是倡议“无车日”的本质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