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博客对现代信息社会与多元社会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那么,网友究竟为何不认同官博?我想只能有一个解释:并非官博不好,而是一些官员自己弄坏了它在网民心目中的形象。
尽管对于时下官员们争相开博客的现象,争议声不断,但老实说,我对这一现象是持肯定态度的。
截至9月3日13时,在人民网一项名为“近期党政官员争相开博客,您对此有何看法”的调查中,2326份投票中,55.7%的票数认为官员开博客“实属作秀只是为了出风头”;认为“作用有限期望值不可过高”的占30.1%;表示赞同与支持的仅占一成多。由此可见,八成网友对“党政官员开博客”的现象持消极态度。
在信息化时代,官员开博客实在是大势所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网友对此感到消极呢?你看,德国总理默克尔、意大利总理普罗蒂、法国总理菲永、伊朗总统内贾德等,这些国外的最高领导人都开了博客,增加了听取民意的通道,是很好的可供借鉴的“国际惯例”。另外,中国网民总数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10,占到全世界网民人数的1/9,同样足够成为咱们官民网络交流的理由。可见,官员博客对现代信息社会与多元社会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那么,究竟为何我们的网友不认同官博?我想,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并非官博不好,而是一些官员自己弄坏了官博在网民心目中的形象。
官博的起步,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年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很多网民发现一些官员不好好侍弄自己的博客,于是一些原本支持官博的网民开始后悔当初的自作多情了。这事儿与当初政府开通网站有得一比。本来,政府在网上公开政务是件大好事,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长期不更新网页,所公开的政务大多也只是半公开,或公开的只是些芝麻小事,所以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就大大地降低了。因为少数官员或地方政府的表现差,而影响到人们对官博与政府网站的看法,是符合心理学一般原则的。对此,“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的朴素哲学可予以概括。
官员自毁官博形象的手段有很多种,较常见的有“看帖不回帖”、网页长期不更新、找“枪手”代写日志、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诸如此类。这些情形,舆论都曾做过批评,不仅是舆论,连开博客官员的上级也批评过。例如前不久,洛阳市委书记就对官员“看帖不回帖”现象进行了严厉批评。关于官员找他人代写官博,事实上也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事儿在网民们看来,已经越来越同市长不接“市长热线”一样正常。
事实上,官博刚起步时,还是有不少网民追捧的,例如江苏宿迁市官员集体开博客,不到一年已有七八十万的点击量;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今年5月份首开博客时,一天的点击量就超过了3万多次。官员不比明星,尤其是那些级别不太高的官员,他们的知名度原本就缺乏网络作秀的基础。但他们当初博客的人气足以表明,人民群众需要这样一个意见平台。
当然,如果官员们不好好打理这个平台,那么它很有可能像部分城市的“市长热线”一样,难以继续保持“热”度。到那时,官员即使再发掘新的民意通道,只怕仍然会因官员热情的降温,而遭到群众冷遇。“八成网民”对官博的消极态度,就是一记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