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县地面水厂取水口遭受新沂河上游不明污染源污染,取水口的水质远远达不到取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断水。截至4日上午8时,由于具体污染源仍未查清,断水时间已超过40小时。
无锡“臭水门”的阴影尚未散去,沭阳县的水危机又开始了。
关于治污,已经快成了人们所讨厌的词汇,因为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下,所有的政治演讲都对污染作出了极为愤慨的表达,并且非常严厉地表示一定会将治污进行到底。但问题是,这样的表达总是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现实的社会结果似乎与此背道而驰。污染并没有因为政治表达而有丝毫变化,反而污染的烈度越来越强,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困难,以至于,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熊跃辉去安徽蚌埠鲍家沟检查时,一群当地百姓跪在他面前请求治污,他们纷纷表示已对当地政府的治污工作失去信心,他们说,“市里来查过、省里来查过,可就是不断地查不断地排污”。
不难看出,治污之所以没有达到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治污没有和治官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地方污染没有影响到官员升迁和职位调换,是造成治污乏力几成过场的重要原因。国家吏治制度体系中,并非没有问责制,社会监督制度体系中,也并非没有媒体监督和民众参与,但这些都不能真正有效贯彻。而我们惯常所谓,是本该对地方污染负重要责任的官员不是易地为官就是因GDP贡献大而职位升迁,这当然就给了其他官员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也给了他们保护地方污染企业和项目的动力。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虽然不能说解决了“官”的问题就解决了污染问题,但绝对可以说,解决了“官”的问题,污染问题的解决肯定会大有成效。只要有官员不因环境污染而受到严厉追究,治污就不可能取得巨大成效。要知道,在“政绩就是硬道理”的语境下,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与官员乌纱帽的大小几乎是正比例关系。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告诉我们,和权力相关的领域,只有解决好对权力的监督和权力的责任担当,也能够解决好该领域的其他问题。否则,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这一点,不只体现在治污方面,住房难、看病难以及上学难都或大或小地有所体现。
(作者系北京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