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某地村民跪求治理污染 |
7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安徽蚌埠鲍家沟,一些为治理当地“毒沟”而上告了10年的村民,齐刷刷地跪在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熊跃辉带队的检查组面前,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请求治污!
正是由于排污企业的“三不怕”,即不怕环境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损害百姓,以及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三不查”,即老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领导不批示不查,才有了当地村民为治理一条“毒沟”上告10年而无果的现状,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凸显了村民们“跪求治污”的无奈。
透过这幕近乎悲壮的动感画面,笔者禁不住发出悲叹:这“跪求治污”,不应该是公民应有的投诉姿态!悲叹“跪求治污”这种传统臣民社会的场景,竟然在21世纪的今天出现!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理应是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社会,而一些国人长期深受臣民意识的影响,脑子里缺乏起码的公民意识。于是,许多人置身于现代社会,思想意识仍滞留在臣民时代里,在他们身上,公民应有的独立人格难见踪影。安徽这些村民的“跪求”,也许是在祈求一位“权力超人”出现,以帮助他们铲平治污途中的所有障碍,还他们曾经的碧水蓝天。但殊不知,“跪求治污”的诉求方式,可能会使他们期望的目标离他们更远。这是因为,作为公民,我们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笔者认为,我们应张扬的,是秋菊那种为了实现权利而奔波的顽强精神,即便自己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民,也绝不该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要知道,公民社会说到底是公民有所作为的社会,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主张自己的权利,这种努力,是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有位学者说过:“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我们国家,要养成十来亿人的公民意识,即使马上着手,至少得要50年到100年才能赶上先进国家。”当我们把眼前“跪求治污”的悲壮画面与这段话相印证时,就会发现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容回避的残酷现实。当然,国民缺乏起码的公民意识,跟其置身其中的文化土壤有关,并非我们的国民天生就卑劣下贱。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主人”们的公民意识还没有发育健全,才产生了某些肆无忌惮的“公仆”,以至于村民们不得不向环保总局的官员“跪求治污”。但不管怎么说,“跪求治污”绝不应该是公民的姿态,更不是维护合法权利的正确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