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两条新闻令房价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一条消息说,南京市首开地方政府动用行政手段调控房价先河,对商品住宅实施以“政府指导价”为核心的价格监管制度;另一消息说,一位在多地区多年从事楼盘开发的房地产商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有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
我当然不会相信开发商有这么好心。事实上,在南京对房价进行强力行政干预并引起全国关注的背景下,开发商“适时”抖出“职能部门吃掉四成利润”的内幕,其用心实在意味深长。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仔细观察这一有趣现象:在以往,很多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是房价利益链条上的一员,但现在,一边是政府强力干预房价,一边却是开发商跳出来指责政府部门吃掉了房价的四成利润,原本的利益共同体似乎一夜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我所关心的是,这道裂痕能否“掐”出房价的温柔?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只能从内部攻破”,对于房价来说,其成本构成在以往一直让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普通百姓怎么能搞清楚房价成本都是由哪些项目组成的?现在,有开发商出面指责政府部门吃掉了房价的四成利润,不论是真是假,我们总算知道了房价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猫腻。这个时候,就等着哪个权威部门出来高调回应开发商的指责并把房价成本清单拿出来晒一晒:政府部门没有吃掉房价的四成利润。如果没有,按照我朴素的理解,那应该就是心里发虚,那位开发商的指责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
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互掐”能不能进一步推动房价成本的公开透明化?能不能进一步挤干房价中的水分?如果政府部门有给房价彻底上笼头的决心,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如果调控政策在各个既得利益者的影响下不了了之,那么,这场“互掐”也只能是一场秀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