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近日报道,高考前夕,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做客人民网时指出,恢复高考不仅仅是恢复了一种考试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更重要的是重建了社会公平与公正。高考中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地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解决,而不能“先破后立”,搞激进式、颠覆性的“革命”。
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高考这一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也是最严肃的考试,事关国家、民族、个人的前途命运,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的功过是非评判越来越多,指责声渐起,有的甚至扬言应废除高考。那么,高考该不该被“革命”呢?我们不妨把高考功过作一个比较。
先说“功”:一,高考恢复之前,中国的教育基本处于混乱状况,而恢复之后,中国教育走上了复苏、繁荣道路;二,为社会各界人士享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为国家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了保障;三,为社会其他方面制度和秩序的建立与恢复奠定了基础;四,在保证大学招生质量的同时,带动了中小学教育和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为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产生了一定作用。
再说“过”:一,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尽管不完善,但中小学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重点与高考挂钩;二,高考在培养大批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少量的当代“孔乙己”和“范进”;三,高考供求矛盾引发了一些教育腐败行为;四,高考录取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由于一些地方可以自行命题,又由于各地录取分数不统一,造成分数面前不平等;五,高考成了素质教育的路障。
不过,冷静对比分析,高考的“功”远大于“过”。高考的确不完美,但有一些过错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造成的,并不是高考本身的错。比如,高考引发的教育腐败问题,是人们想选择好的高校造成的,而不能把账记在高考的名下;再比如,人们反对的应试教育问题,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实施,也不是高考本身的错误——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雷颐研究员在《教育与社会》中分析说:“考试制度确有十分严重的弊端,但它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即以考生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以及弹性的所谓‘表现’作为录取标准。”“考试的成败对某个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而言却是公平、正常的。对少数因偶然而落榜的考生来说,的确不公,但若因此否定高考,对绝大多数考生更为不公。”
事实上,概括来看,考分大体可以看作考生水平、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所以,指责高考制度,呼吁废除高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铭记“文革”时期取消高考后引起教育大倒退的教训,逐渐完善高考制度,而不是将这个相对公平的考试制度一棍子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