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举行的纪念包公诞辰1008周年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及包公后裔共同提出:政府应组织新任职干部面对包公像缅怀先贤,并立下廉洁正直、勤政为民的誓言。
包公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说明老百姓对清官的企盼和期待。
首先,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对一尊遗像顶礼膜拜,其仪式将极尽讽刺意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党的领导干部去学习封建时代的官员,说明21世纪的领导者思想境界还赶不上封建时代的官员,如何体现我党与时俱进?
其次,在新任的官员中,如果他(她)是党员的话,早已在党旗前宣过誓,对一个古人再去宣誓背离党章;如果这位官员是一位公务员,那遵循《宪法》和《公务员法》是他(她)的当然责任,也没有任何宣誓的必要。我们国家现在最缺乏的是依法治国的法理精神,而不是虚无的“清官”情结。一句话,把国家长治久安和公正廉明寄希望于“青天老爷”的出现,说到底还是“人治”遗风在作怪。其实,健全的法制比“清官”更值得信赖,拜包公不如拜宪法!
第三,党政官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对于社会整体具有示范效应。一个地方,若是连政府部门都要去复古宣誓,怎指望那里的文明观念昌盛、社会风气清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早已被科学证明的荒诞无稽,但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式微,反有成为一种趋势,这值得深思。而少数党政干部为落后观念的流播推波助澜,尽管只是发生在少数地方、个别人身上,但对此等怪现象,绝不可等闲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