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时政评论

不合理的高考制度亟待改革

  三十年前,当考试取代“推荐”,作为上大学的办法时,能够有幸参加考试的年轻人,激动雀跃,奔走相告。毕竟,这是改变身份地位的唯一的途径。这个路,在被堵住多年后,重新向他们开启了。

  虽然,这不过是恢复原有的制度,匡正近乎荒谬的做法,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

要知道,科举,就是一种类似于高考的制度,它在中国曾经存在了1000多年。但是,这仍然是在公平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但是,三十年过去了,高考,这个始终牵动社会敏感神经的考试,虽然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做了不少改动,如考试题目类型,答题方式等,但就基本制度进化而言,这么多年来,几无任何进展。甚至,某些貌似为了更加公平的而施行的改革下,实际掩藏着巨大的公平错觉。

  一、看不明白的招生计划

  每年,教育部都要下达招生计划,确定全国和各省(区市)的招生名额。到今天,这个计划的依据究竟是什么,我们仍然不是很清楚。全国的数字,大体还说的过去,如根据全国高校的总资源等决定。问题是各地方的数字,就让人看不懂了。比如北京大学这样的全国性大学,是用全体人民的税收办学的,但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数就明显多于其他地方,比如四川、河北、湖南、湖北这样的高考人数大省。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北京大学每年在北京招几百人,而在四川仅招几十人?难道北京人对北京大学的贡献要十数倍四川人?这些数字具体是怎么定出来的?经过了怎样的协商过程?都找了些什么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哪些人参与了计划的制订?

  这里可能有户口因素在作崇。你有北京户口,而北京大学就在北京,北京大学当然应该关照自己人,户口作用正是使你的这种利益不会产生外溢的机制。如果没有户籍制度,制订各地的招生名额,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全国的名额是给所有人的,没有具体对应关系,而各地的名额才是对应各地方考生的,北京大学就真成了北京人的一所地方大学了。

  还有什么理由,使得京津沪的考生高别人一等呢,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

  二、毫无必要的志愿填报

  最近几年,就发生过几次关于何时填报高考志愿的全民大讨论。忽而是主张考前填报的舆论占上风,因为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分数相近的考生“扎堆”;忽而是主张考后填报的人占了上风,因为这样的话,考生对自己的分数更有把握,可以减少填报的盲目性。家长和考生全都一头雾水,倒是便宜了那些所谓的志愿填报专家。

  填报志愿,是考生之间进行的一场博弈,你应该如何填报,除了取决于你本人的意愿外,还取决于别人是怎么想的,更准确的说,还取决于你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在考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你不可能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填一个既让自己满意,又能实现的志愿,即达到一个填报的均衡点,真乃难乎其难。

  可是仔细一想,就有点不对头了。因为无论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它的后果一定是:让某些分数低的人上好学校,使一些分数高的同学去较差的学校。告诉你吧,在一定意义上,这正是填报志愿的作用所在呢。

  其实,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填报志愿,纯属多此一举。完全可以采取“拍卖”的方式,让学生决定自己上哪所学校。即在考试过后,将所有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分数最高的学生最先选择学校,然后是分数次高的,依次类推。这样,志愿就是考生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按照自己意愿独立选择的。它既有效率,因为省却了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劳神费力和花费,还能够做到公平,因为在这里没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现在网络已经很普及,录取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填报志愿这一环,就免了吧。

  三、高低不平的分数线

  各个学校在各地的招生名额,是事先就确定好了的。北京、上海与四川相比,考生少而名额多,北京的分数线自然比四川要低很多(可比分数)。某个分数的北京考生注定能录取,而相同分数,甚至更高分数的四川考生,却注定上不了大学。一个北京考生比一个四川考生,更容易进入大学。注意,这是在考试还没有进行的情况下就已经决定了的。后者没有大学可上,不是因为他技不如人,仅仅是因为他不幸没有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

  不断有人给北京、上海过低的分数线找寻冠冕堂皇的借口。比如,有人说,这几个城市学生综合素质,比其他地方高。我承认,京沪的学生有某些特色,但是素质却未必更高。不能把所谓见多识广、能说会道、机灵活泼这些城市人的因环境而形成的普遍特点说成是素质。给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任何地方的学生,也完全能具备这些“素质”。说得难听一点,所谓素质高,不过就是分数低的另外一种说法或者遮羞布罢了。

  其实,在政审、体检合格的前提下,分数,就应该也必须成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在这个标准外,抬出其他所谓标准,是违反公平这个大原则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一句话,分数就是素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可以说,还没有比考试,比分数更好的办法来甄别一个人是否具有更高能力的办法。考试,凭分数录取人,肯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的不完美,惟其如此,才需要制度。规则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同一的制度,才能让一切运作得更加规范和公平。别的办法,弊端更大。

  不公平的分数线也与户籍有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得取消户口。考虑到现实可能性,我们建议,取消分省录取制度,将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户籍模糊掉,给所有考生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考试过后,再恢复各自的户籍身份。我想这对所有人应该更加公平,而且可以有效抵制高考移民。

  四、匪夷所思的120%投档

  按照现在的制度,大学录取新生,都是按照100%以上的某个比例,比如120%投放档案,供学校选择。理由据说是发现某些考生,可能分数差一点,但是比一些分数高的人更有培养前途(这是先验的感觉),而某些分数高的考生,倒可能低能(能一眼就看出来?)。很明显,录取一个100%外的学生,就必须刷下100%内的一个。啊啊,别看我考的分没你高,可是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想要录取一个你愿意录取的低分考生,你可以说他综合素质好,或者某个单科成绩高,甚至说他会拉小提琴等等,哪能一次考试定终身呢,这次考试人家有些失误,如果再考一次,依这样好的素质,肯定能进100%里边。同样,不录取100%内的任何一个考生,也有恨充分理由,比如你身高不够;你总分虽高,但单科成绩不理想,而我们特别重视这一门的成绩;又或者你没有什么爱好特长,现在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啊等等,总之,你高分低能。

  可是,是不是反过来想想,那些已经进入100%的学生,可能也有失误呢?再考一次,他仍然可能要比100%外的人考的好。很明显,“120%投档”是招生部门为自己设定的“租”,这种极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使招生中说情、递条子、搞腐败的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操作空间,这就是这些人要分割的利益。

  真应了那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五、分裂“统一高考”下的公平错觉

  为了应对越来越高的反对声浪,北京、上海等地方已经采取自己命题的方式,以便使自己的分数与其他地方具有不可比性,摆脱屡受指责的被动局面。这可能是某种改变全国一张卷可能存在的弊端的探索。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高考应有的严肃和公平。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高考是一个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市场,而且在短时期难有改观,即使高考录取率提高了,想上好学校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公平始终应当是高考的第一要义。而统一的考试题目,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录取公平合理的重要一环,不能任意打破。话说回来,全国一张卷,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毛病,现在全国学生都学说普通话,考试又不许用方言,考试题目也有多种形式,出几张卷根本没有必要。即使各地用的课本有些差别,也不存在什么北京语文,上海数学的分别。形式不同,思维却是一样的。

  现在除了日期外,所谓的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已经名存实亡。各地方的权力也许越来越有保证,但是,不能设想,全国严格统一考试下问题尚且重重,让各地各自为战,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好结果呢?这不是搞经济建设,需要发挥地方积极性,提高效率。高考主要应该强调公平,即使牺牲些效率,也是值得的。

  很多人还主张应该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各个高校对此的呼声也颇高,呼吁对于一些“偏才”、“怪才”能网开一面,否则所谓的钱钟书们就被埋没了等等。据报道,上海某著名大学,就用草草的面试,提前录取了几百个本地考生,题目五花八门,随意性太大了。

  在供给和需求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主张采取多重标准,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是不大合适的。我们宁可损失几个钱钟书,也不能让更多的青年人成为冤死鬼。小道理要服从公平这个大道理。给高校更多权利,所带来的好处,也许不如由此引起的严重腐败后果为多。高考录取的腐败现象,如条子满天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以至于每年教育部都不得不发出通知,不准利用职务和工作的便利向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等学校递条子、打招呼等。不过,这样的通知起不了多大作用。毕竟,漏洞太大了,一面补洞,一面却开更大的洞,这个洞也就永远也堵不住了。高考权力分散化的趋势,应该尽快得到纠正。

  在社会总体公平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考的这种状况,显得极不和谐。高考的某些基本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我们期待与和谐社会相称的高考新制度,应该而且不难做到的。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李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钱钟书 | 需求 | 这样的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