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自称“在海外20多年,阅人无数”的博友写了一篇博文,题曰《字母X是汉语拼音的软肋,海外华人的尴尬》,文中就汉语拼音中的“X”的发音导致“海外华人的尴尬”讲了几个小故事。其中一段话,读来十分令人不爽:“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其间曾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笔者坦承,自己对汉语拼音颇有感情。笔者以为,幸亏当年汉语拼音选择了拉丁字母,有意无意中为中国人30多年后在以英语为“母语”的PC机上使用汉语提供了一条捷径。最直接的感受是,很多语种在使用PC机时多须配备特殊的键盘,而中国人却无须作这样的改动。笔者“换笔”的历史已有17年之久,当很多人还在为“五笔字型”费心时,笔者“仗着”自己对汉语拼音比较“精通”,三天便熟练,至今已经用拼音输入法写下了至少500多万字的文稿。如今,拼音输入法的长足进步已经到了不用学习就能上机的地步,现在的孩子用电脑,还会为汉字输入而烦恼吗?这都是拜汉语拼音所赐。
其实,以拉丁字母来构建文字系统的语言在世界上为数不少,英语即便再“强势”,也不能非让人按英美的习惯去读德语、法语或西班牙语。英美人士对汉语可能更加陌生一些,但非要按他们的习惯读汉语拼音出洋相,若你自己不先心虚,那尴尬的应是他们自己。
笔者对清华非要用“Ts”取代“Q”也颇不以为然。因为国家有规定,在英语中涉及中国的人名、地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清华凭什么要搞特殊化呢?若说这就是汉语拼音,那么用“Ts”取代“Q”则违反了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律,因为在汉语拼音中,声母都是只用一个字母来作为标识的(日月谈注:汉语拼音的声母有zh、ch、sh等)。另外,我依稀记得,要是真按韦氏音标来标注“清华”,应该是“Tsinghwa”,现在的“Tsinghua”其实是不伦不类的。
至于“X”,头一个故事是尼克松(Nixon)的,再怎么难念或不吉利,人家尼克松不还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吗?另外,美国总统里尼克松也不是最倒霉的,那个在1960年赢了他的肯尼迪,好像整个家族死于非命的居多,那又是沾了什么字母的晦气呢?
更何况,英美名牌中看好“X”的,却也不少。譬如,我们现在用的“Windows XP”,微软咋就不忌讳这个“X”呢?倒是中国的小孩把它念成了“岔屁”。还有那个“XO”,顶级葡萄酒(珍藏8年以上)的代码,人家也不忌讳这个“X”。当然,在中国小孩嘴里也变成了“叉圈”。
“X”在汉语拼音中读“西”,有英美人士读错,纠正他就是了。我最讨厌英美人士按他们的习惯把中国人的姓名倒过来叫,姓名不只是用于书写的,更重要的是口头上的“称呼”,如果“姚明”被叫成“明姚”,那就不是同一个人了。其实,现在对中国有一点了解的英美人士都已遵从了中国人的习惯,NBA球场上的《姚明之歌》就是明证。
在上述博文后面的跟帖中,瞎说一气的就更多了。居然有人主张恢复老式的“注音符号”,他就不怕落个“哈日”的名头。笔者在小学里还真的学过那玩艺儿,写起来跟日本的片假名太相像了。现在要是回过头来用“注音符号”,那么我们所用的键盘也要像日文的键盘一样重新排列,看上去都眼花缭乱,但愿有此主张者自己先不会嫌烦。
总而言之,自己把心态放平和了,“Q”和“X”就不会制造尴尬,更遑论“永久”性的麻烦。真要有人故意整蛊,你先笑话他的智商连这么简单的汉语拼音都应付不过来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