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学术思想

中国与印度的发展潜力比较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中国和印度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印度拥有11亿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的地域面积110万平方英里,位居世界第七。

印度每平方英里大约居住1000人,密度比中国还要大。

  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一份报告,将21世纪初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与19世纪起飞的德国以及20世纪崛起的美国进行了生动的比较。中国和印度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包括地域相邻、庞大的人口、相同的挑战、古老的文明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两个国家都是农业大国。中印两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都已经在消除贫困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中印两国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改革的情形下,两个国家的发展在过去20年中又或多或少地交汇在一起。

  就融入全球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的改革要比印度的力度大得多。中国从大力度的改革中也收获了较大的回报。但是中国和印度仍然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失业问题、区域差异问题、农民贫困问题等。以人均购买力来衡量,中国GDP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超过印度。从那时起,人们看到中印两国的经济在冲刺性地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实际GDP年均增长5.6%;1991年到2003年,年均增长5.8%。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增长率为9.3%;1991年至2003年平均增长率为9.7%。1991年至2003年,中国人均GDP增长8.5%,而同期印度的增长仅为4%。由于印度的人口增长较快,200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550美元,中国则为1150美元。从购买力来看,中国的富裕程度已经高出印度70%。而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已经从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缩减至五分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GDP的份额从2001年的11%上升至2005年的13%。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的成绩更加突出。中国占世界出口份额从1990年的1.9%上升至2003年的5.8%。2005年,中国的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德国后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与GDP的比率上升了70%,而印度的增长为23%。印度的对外贸易也有显著的增长。2004年印度的对外贸易增长16%,但是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仅为1000亿美元,不到全球总量的1%。2002年至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连续4年大于印度对外贸易。很显然,现在这两个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大不相同。

  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乎是印度的5倍。仅200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增加了2700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外汇储备总量为6100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5年,中国对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的贡献为12%。对于巩固经济和贸易力量的中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处于人为低水平存在着争议。另一方面,似乎没有人关注印度货币卢比的情况。

  中国几乎已经消除了贫困。对于中国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有许多的讨论。世界银行的报告说,根据购买力来衡量,1981年到2001年,每天平均1美元消费的人数已经降至4亿。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大卫·多拉尔确信中国几乎已经消除了贫困。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1977年到2000年,印度的贫困人口已降至6900万,但是2.6亿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世界银行估计,35%的印度人仍然消费不足1美元。1990年到1992年,印度营养不良的人数为2210万,10年后下降至2160万,仍然占世界营养不良人数的四分之一。同期在中国,营养不良的人数是1940万和1420万。印度5岁以下儿童中的47%体重不足,而中国是10%。印度每千个婴儿的死亡率是65人,中国是30人。有文化的成人在印度为57%,而中国是91%。在讨论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和比较中印两国女性受教育的比例。整个家庭的身体健康、教育和寿命都得益于具有良好的女性。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87%的中国妇女具有文化,而印度只有45%。

  在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国的成绩出色。没有一个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超越中国。仅2004年,中国就引进外资600亿美元,是印度的12倍。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总计吸引了6500亿美元的外资。根据著名咨询公司A.T.Kearney的调查显示,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外资青睐的制造业目的地。但是印度仅吸引了2000亿美元的外资,比中国在过去4年里引进的外资还少,所以,两个国家的差距是很明显的。然而,除了外资,如果考虑到印度每年引进几十亿美元的有价证券投资这一因素,两国的差距将会有所减小。仅2005年,这一部分就达到了100亿美元。同时印度还吸引了非印度国民的上百亿美元的存款,2005年是350亿美元。

  华侨促进了中国外商投资的繁荣。1985到1996年10年间,中国三分之二的外资来自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上述地区居住3000万华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与大陆联系紧密。而且台湾和香港都专注于提供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自从上述地区的工资价格快速上涨后,他们就将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受到了中国大陆的欢迎。这为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铺垫了道路。与之相比,印度侨民虽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行业,但是其角色与中国海外华侨有所不同。

  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优势也同样超越印度。中国具有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是印度的10倍。我们再将印度的IT产业中心城市班加罗尔与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作一个比较。这两个城市都有约650万的人口,杭州具有湖水和田园美景,而班加罗尔有印度最好的气候,所以两个城市对外商投资都具有很大吸引力。2000年,杭州新机场投入运营,班加罗尔在这方面的投入趋于萎缩。杭州有高速公路与上海连接,已具备了成熟的基础设施来迎接更多的业务和生意。相比之下,班加罗尔却是交通堵塞、酒店过多、电力不足和机场落后,这大大削弱了班加罗尔的优势,存在着失去吸引大量世界高科技公司以及成为可持续集群中心和新兴都市的风险。

  再看通讯设施,中国的移动电话是印度的6倍,固定电话与印度一样是每千人一部。印度的电力供应远远不如中国。中国只有27%的制造公司备有自己的发电机,印度则高达61%。而且,中国电力成本要比印度低39%。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尽管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很强,但它对世界的渗透力十分微弱。一些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该产业将增长37%,这意味着印度将增加额外的8000万计算机用户。但是同期,中国将有超过1.78亿的计算机用户。

  2002年中国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与印度大致接近。这一结论是根据亚洲人口统计得出的,但是中国城市家庭的数量远远超过印度,而且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规模较小,通常只有3人,而印度则为5人。因此,中国城市家庭有更多的钱来消费。另外,中国有相当多的中产阶级,而印度只有很少的富有的精英。2002年,70%的中国家庭年收入在2000美元至7500美元之间,印度只有6.4%的家庭收入超过2000美元,1.2%的家庭收入超过7500美元,而73.5%的家庭收入低于2000美元。在中国,可以很容易看到不同的省份竞争来吸引外资。但是在印度很少能看到此种情形。

  中国和印度的“软设施”。一些社会学家经常会提及印度的“软设施”,例如法律、制度、技术人员和金融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印度的确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提供英语流利的技术工程师。然而,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中国的工人具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世界银行的调查表明,中国的工人比印度成本高25%,但是效率比印度高50% 。

  在法律制度方面,尽管现在中国可能滞后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已经开始加快完善法律的步伐。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步伐也开始加快。今天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比许多发展中国家做得还好。

  腐败是中印两个国家的障碍。1995年,国际透明度监督小组发布的指数显示,中国的指数仅为2.16,任何低于3的分数都显示腐败问题严重。从那时起,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改善这方面的情况,2005年中国的分数攀升至3.4,在146个腐败问题严重国家中排在第71位。印度2.8的分数已经持续了10年,在146个腐败问题严重国家中排在第90位。

  在自由化方面,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其经济自由化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很容易看到中国如何让外资进入、如何进行贸易,从汽车制造到零售贸易。相比之下,印度仍然限制外资进入一些重要的产业,如保险和传媒,零售业也是禁止的。人们看不到贸易自由化何时何地才能到来,对于外资的引进总是附加一些不正当的条件,例如民航业。

   然而,一些知名商学院的经济学人、社会学家和学者发起了激烈的争论。他们试图指出中国外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对本国企业产生巨大的危害,极大地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他们研究发现,由于采取了错误的发展路径,以及外资品牌的进入,中国公司的品牌没有引起关注。尽管中国在研发经费支出上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还没有产生世界级的公司。而印度则诞生了诸如Wipro、Tata 和Infosys这样世界级的IT公司。除了IT产业,印度还有一些大集团,尽管许多集团之间处于争斗之中,常常影响到家族企业的发展。此外印度通常在某些领域鼓励本国投资。尽管各种争论激烈,事实是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平均要比印度人民富裕两倍。

  中国的繁荣得益于投资。2003年,中国9.1%的增长需要的投资占GDP的42%,9.5%的增长则需要更高的比率。这的确是比较惊人的,中国的高速增长需要多少投资来支撑?这一标准,即增加资本-产出比例近年来一直在攀升。在任何地方,资本以如此规模积累都存在着泡沫。到目前为止,印度显示出在资本利用方面比中国的效率要高。在过去10年中,印度的经济实际平均增长大约是6%,投资比例平均占GDP的22%-23%。中国的投入是印度的两倍,但平均增长率仅高于印度50%。而如果印度效仿中国的增长,印度就需要增加GDP投资的30%-50%,但是没有迹象显示印度这样做。

  中印两国都没能找到将个人存款转化成生产性投资的有效途径。中国一直依赖外商投资,印度则是持续的低投资和银行体系资助的财政大赤字。印度为其IT的优势而骄傲。2004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外包服务出口收入近17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货物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该产业只占印度GDP的4%,总体上只占服务业的一部分而已,这一产业仅雇用了100万人。印度除了IT产业,其他的产业增长都很缓慢,提供很少的就业机会。根据印度政府的统计,2002年,印度的制造业仅雇用了620万人。在中国大约有8000万人在制造业工作,反映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实力。一些可靠的预测认为,一旦配额取消,中国可能获取受配额限制的世界服装市场的一半份额。相比之下,印度有望获取15%。当然印度拥有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如廉价的劳动力、本国棉花和人造纤维的供应以及悠久的纺织传统。

  大约70%的印度人居住在农村,中国不到60%。中印两国都面临着农业生产力停滞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水平要比印度高得多。2002年,中国每公顷土地生产6350千克水稻,每公顷土地生产3823千克小麦,而印度为2964千克水稻和2742千克小麦。中国大量农民正走在从务农转向提供剩余劳动力的道路上。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尽管有户籍限制,中国的流动人口大约为一亿五千万。根据印度国家的调查,2000年至2001年,大约有1100万流动人口。印度大量的流动人口还反映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缺少就业机会。这部分是由于政府开始消除投资障碍,在印度解雇工人非常的难,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不愿意雇用工人的原因,这对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公司不愿意扩大公司的规模,因为一旦他们雇用的人数超过100人,公司就要受制于劳动法的限制。相反在中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的公司可以自由解聘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

  中印两国行政机构的效率。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11月的一份投资环境评估调查报告,在印度至少需要89天办妥所有许可开始营业,而在中国是41天。破产程序办理在印度需要10年,中国是两年零4个月。印度土地准入是另一个障碍,它限制了产业的发展。产权不清晰,土地交易要收取非常高的印花税。这些都限制了土地的供应,提升了价格。世界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德里和孟买的土地价格是工资收入高于上述两个城市的日本东京的10倍。

  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国内外投资者的巨大障碍。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过去7年中,由于州政府和中央政府赤字占GDP的10%,缺乏建造基础设施的财力。印度的税制改革符合增长的需要。自从1991年改革以来,印度中央政府的税收在GDP中的比重实际上已经下降了1%,到2005年,从10%下降到了9%。同期中国的税收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了15%至19%。中国的GDP从是印度的124%,增长到是印度的240%,结果是中国政府较之印度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来使用。印度的税制造成了大范围的直接逃税,同时又间接地增加了一些乱收的税。1994年以前,中国的税制也同样面临着印度现在的问题,有很多种税。现在中国仅实行增值税,在所有的省份大多数的制造产品征收17%的税,增值税为政府税务预算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稳定税收。其他重要的关税已经从1985年政府税收预算中的10%下降至2005年的5%。直属企业和收入税在政府税收预算中从33%下降到了15%。印度的增值税如果实施恰当,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中印对政治和经济的选择。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较上一代人轻松,中国更注重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促进政治进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也为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地位。与印度一样,中国是一个国土巨大、差异巨大的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0%。在这一点上,印度更注重政治,当然也同样致力于繁荣经济。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29个州享有高度自治,有33种语言,1650种方言,6种主要宗教,其中伊斯兰教具有占印度人口13%的教徒。较缓慢的发展速度和灵活的政治民主,或许是使上述各种复杂情况凝聚在一起的惟一途径。

  区域差异的消除和管理是中印两国都面临的挑战。印度29个州中的6个州几乎吸引所有进入印度的投资。中国也面临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落后地区的差距拉大的挑战。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如果想保持或者提高现在的高增长,都将部分或者肯定地取决于两个国家如何应对区域差距和其他社会问题。中国已经证明将随时做好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也肯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印度已经在思考更大的民主,但是要想成为有实力的国家路途尚远。

  [执笔: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特约研究员普拉迪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国际合作部部长冯月秋]

(责任编辑:张学军)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