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上午举行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暨《社会蓝皮书》发布会,该书主编李培林教授在发布会上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表明,最高20%的人口与最低收入者,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18倍左右,而且这种差距在向纵深发展。(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收入差距扩大是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关心的人太多。收入差距达18倍虽然可以说明社会有不小的收入差距,但也没有必要诧异过分,我们需要的是理性解读。
我们不能否认,收入差异有体制的原因,比如某些垄断行业。但也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整体上的社会收入差距主要是来自于经济改革向纵深挺进而社会没有及时转型的结果。
理性看待收入差距的扩大,就要分析差距产生的三个层次:第一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这是属于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该肯定;第二是属于经济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三是属于过高的成本代价,这是应该防止和避免的部分。第二和第三个层次之间的界限是很不容易分清且难以量化,还常常同腐败、垄断、寻租和设租等联系在一起。这也是5月2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特别强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取缔非法收入的重要原因。
就收入来说,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橄榄型社会”——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人数少、社会财富绝对值小,中等收入人数和绝对值占大部分。其实,根据社会模型,“橄榄型社会”形态的两端,最高20%的人口的收入也是最低收入的十多倍,关键是其基数和趋势向何处发展。
理性解读18倍的收入差距,并不是要否认差距的存在,而是既要承认差距,又要克服一味强调平均。而作为政府不能坐视差距扩大的趋势不管,除要继续反垄断、反腐败外,更要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有效功能,把“适度再分配”作为决策理念和政策目标,防止再分配不足和再分配过度。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