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一个猛子扎下去,捞起一看是汪伦。”“考试复考试,考试何其多。我生待考试,万事成蹉跎。”连日来,合肥市民朱先生常常听到邻居的孩子和小朋友们在玩耍的时候吟唱这些自编的童谣。仔细一听,发现这些都是从一些非常熟悉的唐诗改编的。
对于这些另类童谣,有人视为洪水猛兽,我觉得不必为此担忧,应该担忧的倒是我们一些家长神经过敏,听到孩子朗诵这些童谣,就生怕孩子变坏,而限制孩子。其实,另类童谣是孩子快乐的另类空间,我们都是在童谣中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童谣一直是“下里巴人”,通俗易懂,有的甚至俗不可耐,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而是让我们有了快乐的童年。
“月光光,星光光,照见姐姐洗衣裳,洗又洗得白……”这首童谣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并不是这首童谣生动有趣、内容积极向上,而是朗朗上口,通俗好记。所以也不用担心另类童谣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坏的影响。再说家长制止,就能制止得了?在家里孩子不朗诵,到外面就不会朗读这些?对于另类童谣,作为家长要有平常心态,顺其自然,否则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业都快堆成山,堆成山”、“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些童谣是当前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孩子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反映了学生面对压力时的无奈。
我们为孩子减负叫了多年,请问孩子减负了吗?他们至今还是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有什么事可让孩子释放压力,轻松一下?这些幽默风趣的童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减压器”,他们在童谣中快乐地嬉戏,让孩子的精神负担不再那么沉重!
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也认为,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尽如人意的师生关系,尚未改革到位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是引起学生诸多不满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孩子们通过童谣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能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即使是那些看似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童谣,也在客观上存在娱乐的意义。
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走到一家烤鸭店,女儿便摇头晃脑地朗诵着:“‘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带钱。’爸爸带钱了吗?”孩子的天真幽默,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于是我问女儿这首童谣是由什么诗改过来的?他的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原诗吗?我的女儿一一回答,并朗诵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后我还把诗意告诉她,让她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可见,另类童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我们不要小视了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另类童谣”的出现,正是缺少“不另类的童谣”,倒是我们的作家应该反思,为什么不多创作些孩子喜欢、内容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生命力极强的童谣呢?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