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前11个月中国财政收入累计达36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预计全年收入将达到3.9万亿元左右,创历史新高。
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一万亿元;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两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又突破三万亿元;2004年、2005年两年,财政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这样的高增长,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将会进一步刺激政府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上马,为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政府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将会进一步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减缓人们的生存压力,为营造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但在另一个方面,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投资的效率一般会低于市场主体投资的效率。政府的垄断性经营,也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种“挤出效应”,使得某些行业竞争不足,从而产生行业高福利现象。所以,如果过分依赖政府投资增加财政收入,那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将会逐渐失去作用。
更重要的是,财政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分配出现向政府倾斜的失衡现象。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998年的17.5%上升到2003年的20.2%,而居民所占比重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3年的64.8%。事实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已经对居民收入增长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持续多年低于GDP增速。
与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相比,普通百姓可能感觉自身直接承担税负并不是很高。目前个税的起征点已经提高到1600元,超额部分,0-500元、500-2000元、2000-5000元的适用所得税率分别是5%、10%、15%。相对西方国家来说,这个税率确实不高。但事实上,这种个人低税负仅仅是一种“个税幻觉”。因为首先,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其次,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企业的成本传导至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所以,我们现在感觉个税负担不重,其实是在让渡了实际收入空间和消费能力之后的“个税幻觉”。
尽管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9万亿元(明年国有企业将向国家上缴红利,财政收入将会更加充裕),还是给我国税收体系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虽然酝酿多年,但迟迟没有成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人担心两税合并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如今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立法者可以更加从容地作出选择。
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面也是如此。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是,人们普遍感到个人所得税制缺乏公平性。由于存在着“选择性执法”现象,在纳税环节出现了税负不公的问题。如果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且建立更加科学的纳税申报机制,那么,既能很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又能确保财政收入持续而稳定增长。
总之,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既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同时也为未来宏观调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分配财政蛋糕的时候,中央政府应当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使税收制度成为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的核心制度体系,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来引导消费和内需,突出“藏富于民”的导向。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