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近日表示,很多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都有共性,即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都有一个奋斗的青年,都有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12月12日《检察日报》)
为什么许多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都会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呢?这是因为,从年龄上看,他们大多出生在中华民族身陷苦难的年代。近代中国遭遇百年耻辱,新中国成立后,又遭遇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诸多困难时期。所以,不仅是这些贪官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许多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可谓是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乃至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也正处于她“苦难的童年”之中。
可见,“苦难的童年”不仅是贪官们苦涩的回忆,也是更多中国人乃至整个国家不堪回首的往昔。正是因为经历过这种“苦难的童年”,所以,中国人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奋发图强,开创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然而,这些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却忘记了历史,背叛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腐败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发展,使非生产性成本大幅度上升,利润减少,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更为重要的是,贪污腐败如癌细胞一般扩散,腐蚀了整个社会风气,在民族心理上造成的疾患将更加难以根治。腐败绝不是一个经济损失的问题,它是“最大社会污染”。如果腐败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按照腐败的潜规则行事就会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逐渐积淀为一种民族人格缺陷。著名学者王亚南说过一句话:“从另一个视野去看,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一部贪污史。”由于腐败问题在历史上长久得不到解决,导致腐败因子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糟粕,对民族的性格心理造成了负面扭曲。
所以,如果贪污腐败不除,那么,社会有可能重新陷入苦难深重之中,更多的中国人,我们的下一代,将重新面临着一个“苦难的童年”!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不是贪官们有一个“悲惨的晚年”,那么就必然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一个“悲惨的晚年”,必然是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有一个“悲惨的晚年”!因此,我们与腐败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我们只能绝不低头,永不妥协。 (责任编辑:李清) |